人多点作为,技术就少造成几分伤害
日前,“美团门票”平台因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色”,标注为“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引发争议,后道歉称“针对其背后的景区标签自动生成功能,平台将持续完善技术手段,改进人工审核机制”。或许这样的失误并非有意而为之,但是技术也不该成为推诿责任的借口。
标签自动生成功能自有它的算法逻辑,它能解放一部分人力,是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的选择,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往往又能实现利益流量的最大化,对于平台来说是最佳选择。只是过于沉溺于逐利的价值取向,难免会“忘乎所以”。算法在运行时可以解读字面意义,却并不能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没有人会看到“南京大屠杀”几个字而联想到“休闲娱乐”,机械的算法却可能存在这样的漏洞。
说到底,出现乱贴标签、戏谑历史的现象,实则还是人的问题。“美团门票”平台倘若考虑周到,兼顾到历史主题的特殊性,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提前进行设置,而不是完全依赖算法,相信在数据技术的牵引下也不会出现如此不尊重历史文化的错误。
缺乏人的介入,再完美的人工智能都可能出错,技术本身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它只会按照设定的程序去运行。我们享受技术之便,也要警醒技术背后的陷阱。此前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些身陷算法里的人。算法设计的线路以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实现效率最大化,不断压缩的送达时间让人像是被抽打的陀螺,只能不顾一切地运转。所谓的“最优路线”是“直通”利润的捷径,却忽略了行走在这条路线上的人。算法不能自行预测风险,人却可以通过周全的考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霍金说,“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由控制它的人决定,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人工智能是否完全为人所控制。”归根结底,任何技术都只是人实现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创造出了技术就想要一劳永逸,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人为引导才能让技术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至于背离初衷。
回顾过去这一年,我们都在深刻感受着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热成像技术1秒测温、人员信息“秒”登记、未正确戴口罩报警提示……疫情期间,借助AI、人脸识别算法等技术,公共防疫的效率得以提升。我们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人脸识别的准确性高度依赖数据、算法和算力,如果操作不当,泄露出去的面部照片可能被用来进行深度伪造,欺骗识别系统,冒充个人身份,带来风险。数日前,明星健康宝照片被泄露事件就引发热议。只要知道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查看他人的核酸检测照片等信息。
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技术,技术的漏洞仍需技术去改进,它总是在实际应用中暴露问题,人为纠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其价值,及时预判、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去解决问题,才是人与机器相处的和谐之道。毕竟,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是一场科技创新,也是影响深远的社会伦理试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日常购物、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推出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应用。一边是年轻人熟练地网上预约、在线办理、电子支付,另一边却是不少老年人打车难、就医难、付款难。面对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洪流,大量老人被隔离在外。说到底,技术是否友好,关键在于能够解决多少人的需求。当我们打着技术的旗号,强制或是变相强制老年人去适应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的傲慢在事实上给老年人造成了困扰。
人多点作为,技术就少造成几分伤害,多赋予些人性温暖。与其让老年人适应互联网新技术,不如让新技术适应老年人。我们欣喜地看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数字服务便利,有了越来越细化的部署和落实。前不久,针对老年人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于今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一大批公共服务类网站及手机APP将开展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更好地为老人年服务,让技术充满人性温暖。
技术的完善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应积极主动作为,而非等后果已经酿成,才被动地采取行动。技术没有善恶,技术的发展方向掌握在每一个积极的主体手中。说到底,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而这把双刃剑是天使还是恶魔,取决于人类自身。如何未雨绸缪,趋利避害,确保发挥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使其造福于人类,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