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岳母刺字?其实这都不是史实!

连环画《 岳母刺字》,汪玉山,1981年
有朋友问:岳母刺字,刺的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首先,岳飞背部所刺的字是“尽忠报国”,不是“精忠报国”。
可见《宋史》中的《何铸传》和《岳飞传》,说法大同小异,但刻字的内容一致。
《何铸传》曰: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同书《岳飞传》亦有: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杭州岳庙里的岳飞塑像
问题来了:
第一,为啥有人说“精忠报国”呢?
答案是跟宋高宗钦赐岳飞的旌旗中,所绣“精忠岳飞”搞混了。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
“(绍兴三年,西历1133)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
岳飞作为南宋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不但非常能打,而且忠诚度高,谈吐也完全不像丘八样,所以赵构非常喜欢岳飞。绍兴三年秋,赵构再次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召见岳飞,俩人有段谈话。
赵构问:“天下何时太平?”
岳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杭州岳庙岳飞塑像背后,刘海粟手书“精忠报国”
这句岳飞的名言,可谓光照历史,即便今天看来,也颇具现实意义,当年更是很快就传诵一时,赵构也因此一愣,没想到一介武夫,竟然如此犀利,如此有见地?
于是给岳飞升官晋升爵不算,还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让人制成军旗,赏赐给岳飞。这里多说一句:
此时,赵构是非常喜欢和欣赏岳飞的,第二年就把岳飞从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超升为从二品的清远军节度使,如果岳飞会“做官”,那真是前途无量,因为这一阶段他被赵构视为自己人,是自己一步步拽上来的嫡系中的嫡系,相当于老蒋的“黄陆浙一”了。
此后,岳飞作战,都大张这“精忠”之旗,以宣示“皇恩浩荡”。
第二,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是谁刻上去的呢?
首先不可能是岳母,因为刻字在宋代是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掌握的手艺,有专门吃这碗饭的匠人,叫文笔匠或文墨匠,而且更重要的是岳母未必识字。岳飞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他的父亲岳和是一个贫苦的农夫,没有能力供儿子去上学读书,自己和妻子姚氏更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岳飞后来的文化水平完全是从军后自学而来的,所以岳母怎么可能在儿子背后刺字呢?
“完颜构”手书的《付岳飞敕书》
那么是什么人,给岳飞背后刺上的“尽忠报国”呢?
首先,现在所谓的岳母刺字之说,基本都是清人的说法,但此前在明朝,就有人注意到了岳飞背后刺字的问题。第一部出现刺背情节的小说,是明代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里面说:
“靖康间,见胡马纵横,宋兵畏缩,乡中好汉皆来就他,入山为寇。飞谓之曰:
‘大丈夫不著芳名于史册,而为鼠窃狗盗偷生于世,可乎?’
乃令人于脊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以示不从邪之意。后有人来寻他,就将脊字示之,以此相州豪杰多不从盗。”
熊大木考虑到了刺字由谁的问题,但具体是谁,他也没功夫去构思。
明代还有部有关岳飞的戏曲,叫《精忠旗》,由李梅实草创,冯梦龙改编。冯梦龙的改编,特别强调他在力求“纪实”,所以特意在前言里说:
“从正史本传,参以《汤阴庙记》事实。”
如果这个是真实历史的话,那就太基情了,因为剧中,在岳飞背后刻字的是岳飞的爱将张宪。
杭州岳庙尽忠报国影壁,书者为明人洪珠
在《精忠旗》第二折《岳侯涅背》中,载:
“(生,岳飞:)‘张宪,你把刀来,在我背上深深刻‘尽忠报国’四字。
解袍露背介。
(末,张宪:)‘怕老爷疼痛。’
生怒介:‘唉,我岳飞死且不惧,怕甚么疼痛?’
(末)‘既如此,小人大胆动手了!”
作刻介。
(生:)‘我已拼头颅报效朝廷,便损肌肤有何凄楚?’
(末:)‘刻完了。’
(生:)‘与我以墨涅之。’
末应,涅介。外与生穿衣介。
(末:)‘老爷固然立志报国,何苦忍此疼痛?’
(生:)‘张宪,如今为臣子者,都则面前媚主,背后忘君。我今刻此四字于背上呵,唤醒那忘君背主的,要他回顾。’”
宋人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局部)里的岳飞(绿袍者)
第三个问题,“精忠报国”和“岳母刺字”,是谁向大家推广的呢?
这个人就是清代前期的小说家钱彩,其人具体的生平事迹及年代均不详,大概生活在康雍乾年间,据其合作《说岳全传》整理的金丰说,该书写成于乾隆九年(西历1744)。
在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中,载:
“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梵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
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
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尚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 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
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黑!’
安人道:‘胡说!尚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
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
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 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
安人道:‘我儿痛么?’
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
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
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 便永远不褪色的了。岳飞起来,叫谢了母亲训子之恩,各自回房安歇,不表。”
汤阴岳庙施全祠
最后我们画三个重点:
首先,历史上并没有岳母刺字,给岳飞背后刺字的,也不可能是明代小说家推出的张宪,最大可能性是请了位专业刺字匠人。
其次,岳飞背后所刺的字,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
第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出自清代小说家钱彩《说岳全传》,并非史实。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