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谬论,暴露了美西方的“脏水”“坏水”“苦水”

来源:九万里 时间:2024年06月03日
最近美国又极力撺掇盟友针对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竖起“反对之墙”。

5月23日至25日,G7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意大利北部的斯特雷萨举行。在美国的影响下,会后的联合声明将对华贸易问题写入其中,大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

这一波又一波的谬论,恰如一面“照妖镜”,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政客的蠢与坏。

颠倒黑白的“脏水”。

美国政客炒作的“产能过剩”,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出口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他们说,这些产品的出口,威胁着其他国家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是“中国冲击2.0”。

这样的论断显然是罔顾事实、混淆视听。

违背客观现实。

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非但不是产能过剩,相反是需求巨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

以惨遭美国毒手的新能源汽车为例。

供给方面,2023年中国全国产量为958.7万辆,出口量为120.3万辆,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仅12.5%用于出口。中国电动汽车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国际市场占比不高。

价格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售价已经远高于国内售价,如比亚迪“元PLUS”,国内售价13.58万元起,在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售价均为30万元起步,依然一车难求,根本不存在“低价倾销”。

可以说,放眼全球,这样的“产能过剩”闻所未闻!


2023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中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展台吸引观众驻足。

违背经济常识。

经济学定义“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生产产品的能力处于饱和状态,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的需要。

简而言之,就是“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

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将“产能过剩”定义混淆为“生产能力大于国内需求”,把中国产品的出口比重作为“产能过剩”的依据,认为“产能出口就是产能过剩”。

出口就是过剩?可谓是荒谬至极!

要知道,美国约80%的高端芯片、德国约80%的汽车、法国约50%的葡萄酒都用于出口......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国内需求被满足后,剩余产品自然会转向出口市场。

评价一个国家的产能出口是否意味着其产能过剩,需要综合考虑该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多种因素。

片面地将商品出口等同于产能过剩,就是混淆视听。

违背发展大势。

与美国看不惯就打、打不过就骂的卑劣行径不同,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你来我往”中实现与各国的合作共赢

特斯拉最困难的时候,中国政府张开开放的双臂,同意其在上海建立首个特斯拉海外超级工厂。目前,该工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坦言与上海的合作让特斯拉“起死回生”。

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同样得到匈方高度评价,极大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解决了就业难题,成为匈牙利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外国投资项目之一。

事实证明,无论是产业链的“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都在为合作方促进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难题、带来可观收益

枉己正人的“坏水”。

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农产品、天然气出口国,也是贸易霸凌、文化霸权的最大输出国。

对于自身的“过剩产能”,美国不但只字未提,反而利用其政治、外交、贸易、舆论等方面优势,对其他国家搞出口限制和贸易打压,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原则,让人大跌眼镜!

2022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承诺向芯片制造商提供390亿美元的直接补贴和750亿美元的贷款。


2024年3月,美国商务部向英特尔提供8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和110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以推进其项目建设。

2022年9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加大政府对清洁能源和半导体产业投资力度,通过产业保护政策继续占据全球经济优势。

2023年4月,拜登政府提出“新华盛顿共识,鼓吹通过行政手段重建美国制造业,用“小院高墙”保护美国的基础性技术。

2024年2月,拜登政府又以防范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汽车进行蛮横的调查。

2024年4月,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

美国一边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一边却指鹿为马批评中国“产能过剩”,这种赤裸裸的双标,岂不讽刺?

对于这一点,就连美国的欧洲盟友都看不下去了!

虽然G7声明大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但德国、法国均表示反对同中国发生任何形式的贸易争端,德国更是明确抵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霸权衰落的“苦水”。

事实上,美国的双重标准和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完全是基于其自身经济、政治需求考量。

一方面,美国长期以来滥用金融霸权,通过货币政策的反复切换挑起市场震荡,恶果已逐渐显现,美元霸权持续松动。

同时,在绿色能源转型投资方面的滞后,致使美国在面对中国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时“力不从心”。

美国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在为其自身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遭遇挫折寻找借口,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来转移国内压力。

另一方面,近来美国高校频发反战浪潮,社会舆论对拜登选情产生了强力冲击。

拜登把中国“产能过剩”作为其大选拉拢选票、谋取私利的工具,以达到转移国内矛盾焦点,实现个人政治利益的目的。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拜登面临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

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背后,凸显了美式霸权的傲慢,也暴露了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焦虑。这种论调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基于对霸权地位衰落的焦虑和恐慌。

机关算尽太聪明,美国企图用“产能过剩论”甩锅中国,到最后只会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和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牛堡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西征网 xizhengw.com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