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焦点 >真情中国 >浏览文章

导读
在周口市太康县,51岁的家庭妇女谢康红真正体会到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的含义。


邻居们帮韩纲领按摩

  核心提示|钢筋水泥,没有阻断街坊亲情;患病落难,没有隔开邻里之交。

  在周口市太康县,51岁的家庭妇女谢康红真正体会到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的含义。从2016年3月起,她相爱的丈夫、年幼的孙女、勤奋的儿子、贤惠的儿媳相继患病,就在她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相处了一二十年的老街坊们纷纷伸出援手,自发成立看护小组,轮流到她家陪护病人,可谓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街坊们的温情,重新燃起了谢康红对生活的希望。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她的孙女已经治好,患脑梗的丈夫也慢慢有了知觉。知道这些事情的居民们都夸赞,谢康红结识了一群“中国好邻居”。

  遭遇|谢康红全家五口人,四人患重病

  一场中秋前的暴雨,让太康县城变得潮湿不堪。小城东南角的一处老旧居民区里,几栋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矗立在雨中,斑驳的红墙尽显沧桑。狭窄的胡同里,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撑伞而过。临路的一栋小楼,谢康红的家就在这里,算上进门过道,整个家也没有100平方米。她的丈夫韩纲领躺在一张床上,身体不能动弹,只有眼睛可以转动环视。谢康红坐在丈夫床头,埋头掩面,说到难处嚎啕大哭。

  如果不是家里连遭变故,谢康红一家原本过得十分幸福。有忠厚的丈夫,有孝顺的儿子,还有贤惠的儿媳、可爱的孙女。但是,自从去年3月份以来,这个家不知道怎么回事,接连遭遇变故。

  先是丈夫韩纲领突患脑溢血,仅仅几天后,年幼的孙女被查出先天性膈疝。今年7月,其27岁的儿子韩旭突患尿毒症,随后儿媳经受不起打击,精神抑郁、身患贫血。目前,全家仅靠谢康红一人支撑。但是,她本人也患有高血压,家人接连患病的打击,使她的精神几度崩溃,头发脱落、发黄,还有了白发。

  为了维持家中4个病人的治疗,谢康红花光积蓄、借遍亲友,除了国家政策报销之外,一年多来,还支付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目前,孙女的先天性膈疝经过手术虽已治愈,但儿子的尿毒症还是个未知数,患脑梗的丈夫随时都可能昏迷,贫血的儿媳也时常头晕……

  最让谢康红不能承受的是,家中劳力全部倒下,失去全部经济来源,往后的医药费她都无力支付,甚至保证孙女上幼儿园都是难事。

  回忆|韩纲领曾是出了名的好人,谢康红一家都很本分

  谢康红居住的小区,是太康县城关回族镇大吕社区,这里的邻居街坊,大都居住了15年以上。

  9月26日,青色泛黄的倭瓜藤,缠绕在胡同上方的铁架上,生长茂盛的梅豆点缀其间,伴着斜风细雨,偶尔还会从居民楼的某个窗口里飘来一阵肉香,小区虽然破旧,但生活气息颇浓。

  在邻居们的记忆里,谢康红一家老实本分,居住近20年没跟谁拌过嘴,而且她的丈夫韩纲领还是居民区里出了名的好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的谢康红和韩纲领靠给别人送燃气罐为生,一个百十斤重的气罐,韩纲领扛在肩膀上就上了楼,每天送上七八个气罐,能挣三四十块钱。而碰到街坊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从来不收费。

  扛气罐很累,韩纲领喜欢在晚上喝上一口酒解乏。邻居刘中华和韩纲领关系比较好,俩人经常在一起喝酒闲聊。“纲领很节省,他花上送一个气罐的钱,也就四五块钱买瓶白酒,我拿一包花生米和咸菜,俺俩就坐他家一楼院子里开喝,说东道西、吹牛侃山,真性情,真开心。”刘中华回忆说。

  邻居韩永娟回忆,韩纲领家住在一楼,带个几平方米的小院,夏天乘凉很方便。每年夏季,她和其他邻居就常常带着孩子聚集在纲领大哥家院子里纳凉,这时候,嫂子谢康红就很热情,“因为有小孩,她总是从家里拿西瓜、葡萄给孩子吃”。

  也正是这样的点滴之情,让谢康红和邻居们相处融洽,甚至成了亲人。邻居们都自豪地说:“像我们这样亲的街坊,现在不好找啦。”

  大爱|街坊温情涌向谢康红,众人点赞“中国好邻居”

  9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谢康红家中,两间卧室的床上,分别躺着她患病的丈夫和儿子,孙女去上幼儿园了,儿媳因为贫血去了县医院。前后相邻的街坊们撑着雨伞照例来到她家,陪她照看病人,帮助韩纲领翻身、按摩、喂水。

  她的家中摆设简单,各种药盒、药瓶随处可见。卫生间水池边的牙膏,被挤得包装管都翘了起来,她也没舍得扔掉。厨房里的剩菜就只剩下汤水了,她也没有倒掉,她说,中午用馒头蘸一蘸,还能吃。

  韩纲领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看到邻居们到来,他的双眼涌出泪水,想招呼大家,却总也说不清楚。“躺那吧,今儿个先按胳膊,你比戏里的皇上都享福。”邻居们和他开玩笑,是想让他忘记病痛,更开心一些。

  捏手臂、揉肩膀、掐手指,这一套按摩技法,谢康红的邻居们现在都已熟练掌握。程静、岳雪峰、张秀云、韩永娟、刘中华等,刚开始谁也不会按摩,他们就从网上下载视频看,然后在韩纲领身上试用,慢慢地,大家也就熟练了。

  最早照顾韩纲领的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那时的韩纲领茶饭不进,一喝水就呛,常常面对面喷邻居一脸,但是谁也没有嫌弃他,而是凭借毅力坚持了下来。经常照看他的邻居程静说,纲领的右胳膊就是她按“好”的,直到有一次她发现韩纲领的右胳膊突然能动了,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激动得大哭了一场,觉得付出再多也值了。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欣喜,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出来的。

  如今的韩纲领,除了右胳膊能抬起,也能咀嚼馒头和面条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更加坚定了邻居们的信心。“有我们在,俺都不会落下纲领这一家。”大家说,虽然大家至今还住在老旧居民区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相上下,但好歹都还过得去,比纲领这一家强。所以,大家有这份义务和心意帮他渡过难关,“相处一二十年了,低头不见抬头见,这种邻里感情是很浓的”。

  邻居刘中华半年前从小区搬出去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韩纲领。为此,他专门买了辆电动车,每天下班抽空都要到韩纲领家看一看,即便没什么可做,他看一看觉得心里也是踏实的。同时,他还向单位太康县发改委说明了这位穷街坊的情况,单位破例捐出了2000元救助金。“这算破天荒了,我是发改委的职工,但纲领不是。就这单位还能给予救助,也许就是鼓励我们这种邻里亲情。”刘中华说。

  现在,熟悉韩纲领和这群邻居的人都点赞说,韩纲领一家结识了一群“中国好邻居”。

  9月27日午间,谢康红撑着伞,把各回各家吃饭的邻居们送到门口。她的身板在雨中显得有些渺小,望着邻居们渐行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大河报记者 于扬 实习生 李玉坤 王慧星文图)

责任编辑:夏至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