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两年我们似乎已经越来越习惯看到美国以“国家安全”等理由公然破坏正常的国际交流、侵害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但是这次公然运用政治手段打击中国院校的科研教学活动,把长臂直接伸到师生身上还是让人感到一丝意外。
不仅如此,近段时间美国还连续出台了限制部分中国学生赴美学习深造,禁止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使用美国技术进行产品研发等政策,全方位打压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度越来越明显,手段越来越卑劣。
对此有网民担忧,在如此全面、系统、持续的围困之下,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是否会被“锁住”?
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就回答过这个问题了。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许,新疆罗布泊的天空成为了世界焦点。在这里,中国第一枚氢弹成功爆炸。在原子弹试爆成功仅两年多后中国再度创造奇迹,全世界为之震撼。
成功的背后是数不尽的苦难和辛酸。当时的中国核工业,以至整个中国科技界都处于一个被封锁、被围困的环境中。冷战格局之下,西方世界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掐断了我们从他们那里接触高科技的渠道,声称“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而另一边,前苏联单方面撕毁技术协定,废除了257个科技合作项目,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对于当时正处于破土发芽期的中国核工业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没有外援之外,当时我国才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不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困难,缺人才、缺资金、缺时间、缺设备、缺基础数据……复杂局面远超人们的想象。
但就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两弹一星”的元勋和无数隐姓埋名献身中国科技事业的人们丢掉幻想、艰苦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各方面技术条件都很简陋的情况下,他们仅根据教学模型框图,靠自己不断摸索探究,掌握了原子弹爆炸的全部机理,最后独立研制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
至于氢弹,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摸索出来的。中国人从核物理、原子物理等物理的基本知识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独立而完整地建立和开发了氢弹的理论、技术,直到建立和实现中国自己的核打击力量。这是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中国国防事业及科技事业来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意义,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精神、民族尊严最鲜明的象征。
历史在厚重之余也给我们留出了一丝令人感慨的轻松感,翻开档案我们发现中国独立研制原子弹的专项任务在当年被命名为“596工程”。那正是被封锁最严重时刻1959年6月的简写。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人用这种特有的幽默感装点着自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浪漫而壮烈!
相较于半个世纪前,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起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了完整产业链和庞大市场;通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和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在世界经贸活动中处于无可替代的中心位置;通过“一带一路”等有力举措,已经建立起遍布天下的朋友圈,国际影响力前所未有。
相较于半个世纪前,今天的中国似乎并没有变化——我们同样拥有维护民族利益的坚强决心,同样拥有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样拥有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于能否“困死”中国的问题,我们曾给了世界一个响亮的回答,这个回答在今天依然有效。
习主席指出:“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那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那些所谓的“狂风骤雨”也许会打破平静制造阻碍,但海的宽阔终将包容一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就是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江湖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