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8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欧盟邻国政策和扩大事务专员奥利弗•瓦尔赫里(Oliver Varhelyi)举行会晤。
在被问及欧盟委员会今年编写的《塞尔维亚事务年度报告》时,武契奇表示“我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而我也随时准备好接受我国公民的问责”。
随后,他火力全开:
“是的,是我与俄罗斯和中国合作,增强塞尔维亚国防力量……”
“但我还会购买更多无人机,从另一个‘有问题’的国家,因为我要保护塞尔维亚、我的祖国。”
图为会晤现场的武契奇。图源:《参考消息》
武契奇的种种言论都源于欧盟委员会在《塞尔维亚事务年度报告》中对于塞尔维亚的评价:“塞尔维亚继续发展与一些国家的紧密外交与战略伙伴关系,包括俄罗斯、中国与美国。在新冠危机时,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日渐紧密,从(塞)国内有高级别官员发表亲中、疑欧言论这一点上,就可见一斑。”
连别国的外交对象都要管,欧盟为何这样?
今天,库叔来聊一聊欧盟与塞尔维亚的前世今生。
文 | 袁载誉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分裂的前兆——祸起冷战
1947年,杜鲁门当选总统,他一改美国往日对苏联的战友关系,将苏联设定为可能威胁美国地位的潜在敌人,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与苏联展开对抗。
冷战时期的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主体部分。南斯拉夫作为苏联的重要盟友,在冷战时期是冲锋陷阵的急先锋,负责在东欧地区牵制西欧各国。
彼时的欧盟还没有完全成型。为了对抗苏联及其盟友,在美国的牵头下,西欧主要国家成立“北约”,共同抵御苏联。
【欧盟正式成立于1993年,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欧盟的雏形是1952年由欧洲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也相继建立,1965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目前,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
在北约眼中,“苏联势力”包含当时作为南斯拉夫主体的塞尔维亚,这就是后期,欧盟与塞尔维亚矛盾的“直接源头”。
1991年9月6日,伴随着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苏联开始了解体进程。
考虑到苏联解体,继承者俄罗斯忙着舔伤口,北约在美国的帮助下快速扩大战果,积极吸收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家入伙。1999年3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不过,北约是为了对抗苏联而存在,苏联已消失,北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开始被质疑。美国很快找好了借口——以北约向东扩张为契机,重新树立俄罗斯为假想敌、中东为利益攫取点,巧妙地维系了北约继续存在的合法性。而西欧各国看到,随着北约扩大,整个欧洲将以某种形式统一起来,会极大增强欧洲的势力,也慢慢接受。
然而,对于东欧国家来说,却完全是灾难。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欧人放大迷茫、制造恐惧,南斯拉夫也开始解体。
塞尔维亚主导的南斯拉夫中央不同意分裂,曾派出军事力量进行保卫。但因为南斯拉夫在20世纪中期的经济大建设时期,过度强调地方自治,造成地方和中央上下级关系越来越模糊,最终,一场场内战相继爆发,西欧国家乘虚而入。
西欧国家以调停为理由,介入交战双方的谈判,迫使南斯拉夫中央同意“独立”诉求。假如不同意,北约的飞机就可能不长眼睛地滥炸。1992年波黑动乱时,美国就主导联合国对南斯拉夫中央势力范围进行全面制裁。
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波黑宣布独立,宣告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在这场冲突中,北约扮演着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在南斯拉夫陷入困境时,他们表面上让各方谈判,暗地里却输送武器,让当地的战火越烧越旺,最后,再化身天使,“救”南斯拉夫人民于水深火热中。
这正是欧美国家跟以塞尔维亚为主体的南斯拉夫的第一次直接冲突。
2
科索沃战争——难解的仇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试图将科索沃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独立出去。
科索沃地区对于占据南联盟主体的塞尔维亚人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重要性。
2008年2月19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幢建筑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被空袭摧毁。图|新华社
公元7世纪,塞尔维亚人定居科索沃,并以此为基础茁长成长,14世纪30年代的时候,建立起了几乎一统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帝国,而当时帝国的首都,就在今天科索沃的普里兹伦,可以说,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人的“龙兴之地”。
面对又一国土要独立,刚成立不久的南联盟当局,在米诺舍维奇的带领下强势起来,大量南联盟军警开始入驻科索沃,消灭分裂势力。同时,米洛舍维奇还大肆渲染“大塞尔维亚”主义,要重新控制巴尔干半岛。
北约坐不住了。
北约背后的西欧诸国一直想控制巴尔干地区。
苏联解体后,巴尔干地区是欧洲构建所谓“新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环。有了巴尔干地区,北约力量在全球战略上可进可退,向南可以制约中东,向东,黑海、里海近在眼前,可以重新围困俄罗斯。
想控制一个地区,将其打碎,无法形成一个统一力量,往往是上上策。而在北约眼里,当时的南斯拉夫还是太大了。科索沃事件,给了北约干涉的理由。
1999年1月20日,北约士兵开始了以作战为目的的调动。1月29日,英、法、美、意、德、俄进行闭门会议,要求交战双方达成“允许科索沃实现实质性自治的协议”。这次会议非常搞笑,明明是一场解决问题的会议,当事双方却都没有完整参加。
在北约的强势干涉下,科索沃交战双方开始谈判。在谈判中,美国特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的方案,成为闭门会议参与国最认同的措施:
“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协议中,南联盟军队无法在自己的国土上行动,来自北约的外国士兵却能堂而皇之地在其间行动,中央政府还要让地方基本等同于独立。
1999年3月24日,南联盟当局选择不理会北约方案,北约恼羞成怒,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南联盟的医院、学校等均成为被轰炸的目标,哀鸣声不绝于耳。
轰炸持续了近70天,6月3日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地区,轰炸结束。
北约的这次轰炸,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南联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时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声称,轰炸只限于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等“军事目标”,是为了制止“人道主义灾难”,堪称“睁眼说瞎话”的教科书式表演。
科索沃事件以南联盟失去对科索沃地区的控制结束。经此一役,南联盟重新崛起的希望被打碎,同时也跟欧盟结下了难以化解的矛盾。
3
悲伤独立——回归最古老国名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的军事行动不但击溃了南联盟军队,剥离了其对科索沃地区的控制,也对南联盟政权的主体——塞尔维亚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
塞尔维亚地区的民众望着满目疮痍的土地和手中不富足的食物,开始对执政者米洛舍维奇产生不满。
民众有需求,就会有人去放大需求,原本在塞尔维亚地区市场不大的亲西方言论开始变多,持此言论者自称“民主”派,跟执政且坚定反西方的“社会”派有着显著区别。他们非常热心地告诉老百姓,要解决当前困境,其实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和敌人做朋友——加入欧盟。
“民主”派给民众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让他们看了看欧洲繁华的生活,告诉他们加入欧盟,也能过上一样的生活。大量民众怀着“加入欧盟,改善生活”的憧憬,归入了“民主”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曾计划在1999财年,拨款3500万美元,资助“民主”派,可见南联盟此后的政权动乱,与美国脱不开关系。
就这样,“民主”派一跃成为可以对抗“社会”派的势力,并在2001年获得了执政权力。执政后的“民主”派开始积极与欧盟接触,希望可以加入。
但是让“民主”派失望的是,他们在野时对其百般呵护的欧盟,此时此刻却突然变了一张脸,要谈谈条件。此时此刻,“民主”派才反应过来,一无所有之时所获取的帮助,看似没有条件,实则在后面等着呢。
欧盟的入盟条件,写了厚厚几叠纸,其中最不容谈判的,就是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但科索沃地区问题涉及主权,“社会”派及其支持者依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强行承认,迎接“民主”派的可能就是战争了。
如此一来,“民主”派变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加入欧盟的进程自然一拖再拖。在激进的“民主”派眼中,“社会”派人士可谓“罪大恶极”。
一位“民主”派人士就曾发出“我对国家的前景感到担忧,因为在关键时刻激进派把科索沃当作拒绝欧盟的借口。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把人民带入正常生活的政府”的感叹。
就在“民主”派、“社会”派僵持之时,南联盟又出现新的变局。2003年,南联盟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和边防部队。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南联盟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塞尔维亚,回归到了自己最古老的国名。
2020年3月24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清障车在街头铲除积雪。图|视觉中国
4
欧盟迷惑行为——拉拢还是排斥
欧盟这边也没有闲着。
当时,欧盟希望把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法律制度,按照欧盟标准搭建,于是推出了一个《稳定与联系协议》。若法律同款,意味着日后可以更好地完成入盟,而不会产生太大的排斥发应,所以《稳定与联系协议》也被称为“欧盟入场券”。
但是,欧盟依旧把“科索沃问题”与塞尔维亚加入欧盟,进行强关联。这直接致使包括部分“民主”派人士在内的大量塞尔维亚民众,开始质疑欧盟别有用心,并在潜意识里,把加入欧盟等同于失去科索沃。
与此同时,欧盟还坚持推进“海牙国际法庭”,审判科索沃事件中的大批塞尔维亚人士,并且在整个审批的过程中,更多地把塞尔维亚认定为了侵略者。这让饱受北约轰炸的塞尔维亚民众极其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认为这场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迫害。
塞尔维亚和欧盟的矛盾,变得愈发难以调和,《稳定与联系协议》也难以落地。
目前,塞尔维亚“民主”派的坚持没有动摇,“民主”派中的“民主党”,在自己党纲中明确写道“本党的目标是支持塞尔加入欧盟,这就要求我们要肯定欧洲的价值观,并且让塞尔维亚做好真诚地加入欧盟的准备”。
反对的声音也很响亮,东正教代表的宗教派人士作为“社会”派支持者,坚持完全反西方、反欧洲立场,认为欧盟是复辟哈布斯堡天主教帝国。
2017年,武契奇上台执政,其所在的“塞尔维亚进步党”,是个典型的中立性政党,坚持走独立自主之路。武契奇不排斥与欧盟谈判,也积极与中国、俄罗斯进行合作。
现在,欧盟公然批评、干涉塞尔维亚外交活动,并对武契奇横加指责,不知到底是想拉拢塞尔维亚,还是想将其推得更远一些。
参考资料:
1.和北约打到底|克坦斯托弗•西蒙[法],《中国尖端武器报道:武器较量》
2.向左还是向右? 塞尔维亚的十年难题|杨渝,《重庆与世界》
3.塞尔维亚2008年大选与社会党政策的转变|甄鹏,《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4.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前因后果|詹家峰,《社会科学论坛》
5.科索沃危机与北约的军事干预|马细谱,《世界历史》
6.略论南斯拉夫的解体和战乱|林家恒、刘丽君,《福州师专学报》
7.身份进化与欧洲化进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入盟进程比较研究|贺刚,《欧洲研究》
责任编辑:春风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