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么好的部门负责人?
你向他吐槽你的工作太累、太忙,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而且责任重大,都远远超过其他部门,更要命的是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本埠生活负担又越来越高,吃喝住用都在不断涨价,而自己的工资水准还在低阶徘徊,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能不能看我的实际工作成绩,给我升职调薪?
就在你给这位领导递上这封信之后,开始惴惴不安,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成熟,领导会不会对你有看法,毕竟他只是本部门的代理负责人,还没有经会宣布正式任命,替你争取政策,他是有可能得罪财务和人事部门的。
你可能绝对想不到,收到你的信之后,他二话不说,当天就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写了信,希望本周就抓紧上会通过。到了周五例会召开,他又主动在会上提出此事,做了详尽说明,请求批准。
“毛部长”的信封
仅用了九天时间,从你给他写信,到他为你提交申请,求爷爷告奶奶,盯着走完全部流程,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这效率杠杠的!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是他一辈子的人事管理作风。
写信的这位青年叫张克强,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管书员,收信的也是一位青年,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32岁的毛泽东。1925年10月25日,毛泽东收到张克强的这封信,当天就给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的徐苏中写信。
“苏中先生:
宣传部管书员张克张(强)同志因工作繁忙,请求由录事地位升为干事,增 加薪水,以维持生活,是否可行?请编入星期五的会议日程,届时提出讨论为荷!
此颂
大安!
弟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号”
毛泽东写给徐苏中的信
这封信和相关文件,原藏于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
国民党的党史会为什么会藏有毛泽东同志的信函,共产党员毛泽东又是怎么当上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长,这还要从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说起。
此前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决定全体党员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要求党员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说白了,我们是来帮忙的,只求做大事,不求做大官。
当时的国民党是个什么样子呢?来帮忙的毛泽东同志,后来在我党的“七大”预备会上吐槽过:
“那个时候,我们不动手也不行,因为国民党不懂得组织国民党,致力于国民革命三十九年,就是不开代表大会。我们加入国民党以后,一九二四年才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由我们起草,许多事情由我们帮它办好。”
国民党“一大”会场
既然共产党要帮着改造国民党,那就需要派精兵强将,这其中就包括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的毛泽东。作为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的秘书,两人共同主持日常工作。毛泽东这个秘书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相当于后来设中央主席时的总书记。除了日常事务性工作之外,中央的一切函件须由陈独秀与毛泽东联合署名才能生效。此外,毛泽东还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层。
从制度史的角度而言,党的“三大”特设“中央局秘书”,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制度化建设之路,真正有了负责全党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务工作的专职主持者。
换言之,“南陈北李”之下,就是毛泽东同志了。
为什么毛泽东能够脱颖而出呢?
张国焘曾经说过,陈独秀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干。在党内干部中,从学历来说,毛泽东并不突出,既没有前清功名,也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然而陈独秀却慧眼识人,对毛泽东关注最早,用力最多,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性的指导、引领和提携作用,这完全因为毛泽东真的是一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派。
中共“三大”会址
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在批评了上海、北京、湖北等地的工作后, 唯独肯定了毛泽东,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非常喜欢毛泽东,从1921年建党之始,他就发现毛泽东与众不同,不但组织能力超强,而且宣传工作也厉害,而且有大局观念,以致被视为“马林的人”。
颇让人感觉,“中央局秘书”这个新设岗位,简直是陈独秀和马林为毛泽东而搞的。如果毛泽东同志是个唯上不唯下,更不唯实的“乖宝宝”,也许不出意外,他很早就会被扶上一把手的位置,但显然这不是毛泽东这辈子的风格!
共产党开完“三大”,国民党的“一大”也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1月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受孙中山委托,担任章程审查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曾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同为两党“一大”代表的张国焘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常依据孙先生说法发挥他自己的意见,许多老国民党员大都以惊异的目光注射着他,似乎在欣赏这样的青年精神。汪精卫称赞毛泽东,究竟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不错,发言踊跃,态度积极。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里的陈独秀和毛泽东
这必然给国民党高层带来极深极好的印象,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时候,孙中山亲自起草了一个名单,钦定毛泽东为候补委员。并任命他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后来又兼任文书科主任。由此共产党中央局秘书,也成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核心人物。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管辖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五省市党务工作,是广东根据地之外最重要的机构。毛泽东同志一人兼任国共两党的核心要职,能力优秀可见一斑。
胡汉民虽是上海执行部的组织部长,但实际工作,基本由毛泽东承担。后者主持了各地党组织的调查,对党员实施重新登记。两个月时间,就帮助国民党建立起了相关省市县区的各级组织。国民党元老谢持,仗着自己是中央监察委员,给孙中山当过秘书长,拒不登记,胡汉民和上海执行部宣传部长汪精卫都劝不住。机关里的共产党员硬怼回去,毛泽东却宽严相济,给了谢持台阶,说找人把表送到家,给人家好好解释一下,愣是感动了谢持,带头填了表,从此再没有人敢摆老资格,大家都得按规矩办事。
但国民党真不按规矩办事,毛泽东同志在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宁愿得罪人也要把工作干好,自己都累得脑贫血、神经衰弱,病倒了。陈独秀和包惠僧都看不下去了,说:“润芝气色不太好, 身体很瘦弱、很不好, 经常是一个星期才大便一次。”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你能认出里面的几位共产党员吗?
可国民党却欠发他6个月的薪水720现大洋。从1924年2月到12月,毛泽东为国民党工作了整整11个月,你们却只给了5个月的工资,是不是太不像话了?更不像话的是毛泽东因病退出上海执行部,接任胡汉民担任组织部长的叶楚伧,特地在上海执行部宴请职员, 以志庆贺。
饶是如此,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再次见到已经靠边站多年的叶楚伧,却仍是以礼相待。
好在汪精卫对毛泽东青眼有加,而且毛泽东的恩师,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是汪精卫的挚友,早就向汪精卫引荐过自己的学生。从广州国民党“一大”到上海执行部,汪精卫对小自己十岁的这个年轻人的实际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当孙中山病逝后,汪精卫成为国民党的二代目,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同时身兼政治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便以政府事繁,难以兼任中央宣传部长为由,提议由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汪精卫的提案,迅速得到通过,大会对毛泽东的唯一要求,就是请他立即到宣传部主持工作,越快越好。
孙中山手书的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没办法,汪精卫太忙,职务太多,他留在中宣部里的,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真的都是垃圾,这不是我夸张!汪精卫这个怕老婆的怂货,这么要害的机关,你不管事儿也就罢了,却委托给陈璧君家的远房亲戚陈春圃和所有升天而来的广东籍鸡犬,他们连按时上下班都做不到。
更要命的是这帮宝货,连个工作计划都没制定过,甭说掌握媒体动向,引导舆论风气,他们没有出版过任何宣传三民主义的书籍、小册子和报刊杂志,连一张传单都没有,也从不关心国民党的政策方针能否及时传达贯彻,是否得到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认可和支持。大家很忙,忙着贪污公款和虚糜公帑,忙着吃喝玩乐,打茶围、叫姑娘……
为什么偏偏要选共产党员毛泽东来负责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呢?
这其中除了汪精卫对于毛泽东才华和能力的认可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比起他负责的国共党务和组织工作之外,宣传工作才是他的老本行。“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在湖南创办的《湘江评论》,虽然只搞了一个月,出了五期,就被反动军阀张敬尧给查禁了,但其影响力和毛泽东的行动力、执行力,都由此得以极大的展现。
《湘江评论》创刊号
《湘江评论》的《创刊号》,除了两块豆腐块和豆腐丝大小的文章是“子暲”,也就是萧三写的外,都是毛泽东亲自撰稿。五期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一个月能写40篇文章,谁不服气,自己试试能不能做到?撰稿是他,审稿、编辑、校对、排版、联系印刷、发行,也都是他,甚至有时候还得上街卖报。
《湘江评论》问世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湖南各地,许多进步青年、中小学教师和各界人士,都喜爱阅读《湘江评论》。除了湖南外,上海、北京、武汉、广东、四川等地都有它的读者。李大钊看到创刊号,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连胡适也在《每周评论》上,评价《湘江评论》是“意外的欢喜”,评价毛泽东的文字“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
所以,汪精卫代表国民党,请共产党员毛泽东出掌国民党的中宣部,实在是实至名归,眼光相当老辣精准。
1925年10月7日,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
1925年的汪精卫和陈璧君(右)
尽管汪精卫打过招呼,隆重推荐了这位湖南年轻人,升天鸡犬仍表示情绪稳定,对新部长不理不睬,照样啥正事不干,仿佛这世间从来没来过毛泽东一般。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岂容这帮废物占着茅坑不拉屎?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优良传统,也是是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准。作为共产党内著名的实干家,毛泽东把实干作为新风,带到了国民党的中宣部,一切工作都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民党的宣传工作,要落到实地,首先就要打造一个让实干者有想头、有奔头,有施展抱负、展现才能的平台,把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的昏官庸官,统统撵走,换上想做事、做实事,敢担当的干部。
茅盾(沈雁冰)
比如陈春圃这个秘书职务,就换上了沈雁冰。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他的笔名“茅盾”,你总听说过吧?即便你没看过他的《子夜》和《林家铺子》,只要不是“九漏鱼”,至少应该学过他的三篇课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白杨礼赞》和《风景谈》。
此外毛泽东还请来了萧楚女,当时广州最爆棚的革命脱口秀表演艺术家。别看他长得一脸大麻子,听名字又以为是个女生,却能把革命道理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而且此公特别善于讲笑话,眉飞色舞,极为生动。
萧楚女 烈士
萧楚女同志的人气当时有多高呢?周恩来和陈延年的留法同学沈沛霖,就说我党在广州诸贤中,萧楚女是最善于演讲宣传者。毛泽东也曾告诉沈沛霖,同在农讲所当教员,萧楚女最受学生欢迎!
因此毛泽东同志执掌的国民党中宣部,当时被叫做“人才内阁”。
有了人才,事情就好办了,毛部长遂大刀阔斧,开始了一场“宣传革命”。
国民党原来没有任何宣传工作体制可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部,搞宣传基本属于“一时兴起”,上下无联动,更无配合,年初没计划,年底没考核,更没有总结,上级没有宣传要点下发,基层没有工作进展汇报,国民党对于自己办的报纸,也没有思想把关和业务指导……
总之一团糟,要啥没啥,为此毛泽东重点抓了宣传工作体制建设,为国民党铺设了最初的宣传工作体制架构。
青年毛泽东
一个全国性政党,没有党报党刊作为喉舌,怎么能行?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创办了《政治周报》,作为党内最高政治刊物,由中央宣传部负责编辑、发行,毛泽东任总编辑。很快这份报纸就打开了局面,每期发行达四万份,在北上广和开封、重庆、昆明等全国大中城市及香港等27座城市,都有分销处,读者众多。一篇篇好文章,导致广州街头的报摊一报难求,大有洛阳纸贵之意。即便是我们的死敌,国民党右翼的“西山会议派”也不得不慨叹,共产派有人才,有办法!
中央有了党刊,地方党部怎么办?
毛泽东指导核心城市的党部,相继创办了汉口《楚光日报》、长沙《湖南民报》、北京《国民新报》和上海《民国日报》。又针对国民党日益成为全国性党派,但经费、人员不足,没有成为多数地区执政党的现实,提出以补贴办报的形式,选取重点地区的重点报纸进行合作。合作条件相当宽松,只要不攻击国民党和国民党政府,适当拥护,给我们正常的发声渠道就好了。
毛泽东创办的国民党第一份党刊《政治周报》
毛泽东提议国民党应该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将其视为实施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提到各级党部日常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设立“宣传委员会”,讨论全国宣传事项,定期不定期地颁布宣传大纲,及时适应最新的革命形势;同时加强宣传部与各部门的横向联系,中宣部与地方宣传部之间的纵向联系;上海作为广东根据地之外的最重要的桥头堡,还要单独设立一个“上海交通局”,沟通中央与全国各地的关系,以便把重要最新的宣传材料,第一时间传递到位。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还要成立一个“检阅会议”,统一审核国民党所有的对外宣传材料,以一个宣传口径对外发声,确保不跑偏、不走样,要通俗易懂,要说人话,要干人事,扎人堆儿,要赢得青年,要与人民群众达成一致,取得真正的宣传实效,而非流于形式。同时紧盯党外媒体,及时批判与革命思想相对立的错误言论,对军阀和帝国主义豢养的作者和平台,进行毫不留情地战斗。
目前可以看到的,国民党中宣部最早的宣传工作大纲,就是1925年11月27日,周恩来领导总政治部为第二次东征,由时任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设计制定的。
1927年3月,汉口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的毛泽东(二排右三)
不但是一个宣传大纲,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制度建设迅速走向正轨。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所作的党务报告中,毛泽东领导的宣传部得到了重点表扬:
“有一件事可以乐观,就是本党在海内外的宣传工作很有进步。本党在以前,对于指导民众运动的宣传工作不很统一,现在说可以比较统一了。在深入民众宣传反帝反军阀方面,本党也都可以指导而有成效。”
汪精卫对于毛泽东代理中宣部长的工作成绩也是非常满意,国民党“二大”,汪精卫继续当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随后就推荐候补中央委员毛泽东继续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毛泽东在国民党“二大”上,强调了工农特别是农民对国民革命的重要性,还从宣传工作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角度,告诫大家:
在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左第四)
“我们如果想促成国民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拥护农民的利益。宣传部应当正式指示,凡是赞成中国农民的解放运动的,就是忠实的革命党员,不然就是反革命派。中国国民革命的重心,就隐伏在大多数受剥削的农民群众。宣传部应时常指示各党员,并且命令他们趋于这个重心。”
我们假设国共不分裂,国民党沿着正确道路走下去,毛泽东同志很可能就会以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成为国民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但是很不幸,国民党“二大”上,由于陈独秀、张国焘的妥协退让,改变了国民党高层的政治版图,右派占尽优势,左派陷入孤立,原本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的蒋介石,不仅当上了中央常务委员,而且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这就为蒋介石全面篡夺革命领导权,最终叛变革命,把屠刀挥向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反共势力在国民党内日益占据上风,并开始了对共产党员的大清洗。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谎称共产党人要阴谋暴动,推翻国民政府。以此为借口,调动武装,宣布戒严,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处,逮捕了海军局长兼中山舰长李之龙(共产党员),并扣留了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中第一军的共产党员。
蒋介石和黄埔一期优等生合影
毛泽东拍案而起,冒险去找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陈独秀长子),俩人的态度完全一致,再不能妥协退让下去,否则军权丢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就成了任人宰割的案上鱼肉,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就到头了,他们立即前往苏联军事顾问代表团团长季山嘉处商量对策。
毛泽东强调这是国民党右派的一个反共大阴谋,建议迅速采取强硬态度,打消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他提出军政双管齐下的策略,动员所有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削其军权,开除党籍,同时利用蒋介石与其他各军的矛盾,声讨蒋介石。
陈延年 烈士
当时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有6个军,除第三军朱培德外,其他各军首脑都反对蒋介石,而且第一军内的政治骨干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此外国民党左派完全支持我们,中间派和右派中不少人,对蒋介石的飞扬跋扈和以军权干涉政权、党权的作风也有警惕。
周恩来
但这一建议遭到了季山嘉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团的反对,毛泽东又赶到李富春家,找到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要周恩来也去劝苏联人,大家再请示上海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不能再软下去了。
可陈独秀却拒绝了这一正确主张,决定继续妥协,还给蒋介石写信道歉,说:
“从建立黄埔军校一直到3月20日,都找不出蒋有一件反革命的行动。共产分子在国民党一切工作中都太过负责任,使忌之者得乘机挑拨离间,竟至使先生不相信我们,不相信‘仅仅外面造出来的空气就能够成功这样的圈套’,这是我们十分抱歉的事。”
陈独秀的“真诚(真蠢)”没有感动蒋介石,共产党人退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轻易地夺取了第一军的全部军权。
陈独秀
不到两个月,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要彻底撵走共产党,压制国民党左派,全面夺取党权,逐步实现党政军权的一把抓。
毛泽东等人还是主张坚决反对,而习惯退让的陈独秀,却没心没肺地认为《整理党务案》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团结”,并以中共名义写信给国民党中央,说这是你们国民党的内部问题,无论如何决定,他党无权赞否。还积极予以配合,以中共中央决定的名义,要求在国民党中担任执委和候补执委的党员服从。
随后《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使共产党失去了在国民党内的所有重要职务,毛泽东也就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而蒋介石,则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全面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权和军权,为一年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
蒋介石靠不住,陈独秀和共产国际又寄希望于汪精卫,结果汪精卫和蒋介石如出一辙,限共、分共到反共的戏码再次上演,这就是“四·一二”之后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的底线比蒋介石还低,后来又当了汉奸卖国贼,国民党反动派是一蟹不如一蟹。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
毛泽东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所长,全身心投入农民运动,他给所有学员都发了枪,全面加强军事训练,还告诉大家:
“搞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
另:值此百年党庆之际,作为共产党员(1999年入党),谨以此文,聊表寸心。七千言汇成一句话: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