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按照筹备安排,会议会在明天结束。
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在《巴黎协议》的框架下,规定各国切实的减排任务以及具体执行时间表,因此本届大会引发“全球关注”!说白了,就是过去的“气候大会”协商多,共识多,碳减排落地执行方案和监督方案都太少。
过去的全球气候“宣言”,多半是呼吁或者笼统的承诺,今年的会议,是给各家的碳排放和碳减排划线。这次会议也是给各国的“发展权”与“发展天花板”划线,各国代表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与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当然据理力争。从过去十天峰会透出的各方新闻来看,这场博弈称之为多方战争毫不为过。我以前发过科普文章,在全球科学界,特别是古生物,古地理研究领域,“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升温”的观点并不统一。就算放到我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之中,结合全球温度的“历史演变”,我们会发现“升温”期往往是中华民族的“辉煌时刻”,“小冰河期”带来的就是无尽的农民起义与王朝更迭。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民间基本共识是“全球未必变暖,哪怕变暖也未必是坏事”。与我们观点类似的,还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他直接公开“气候变暖是欧美部分政党的阴谋论”。
站在纯科学和学术领域,我们很难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咬定“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人类生存危机”是真理或者阴谋论。可是必须承认,在欧美掌握“全球最高话语权”的当下,“温室效应”与“碳减排”已经被他们嵌入“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继续坚持“地球几十万年历史曾经更热”,或者特朗普坚持“气候问题阴谋论”,都会被国际主流发展列为边缘化角色与制裁对象。欧美几十年的话语权积累,深入人心的“发展理念塑造”,已经让碳减排,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的“共同民意”。这份最厚重的“全球民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道义制高点”,可以凭借它制定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在全球大势已成的当下,我们必须承认“温室效应的恶果”,承诺“碳达峰,碳中和”,才能在这场“指定人类未来发展模式与规则”的博弈里,占据主动地位,成为棋手而不是待宰的羔羊!最近两年,我国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越来越多,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北方洪涝,北方寒潮似乎成为“家常便饭”。极端天气给我们生命财产和社会人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与冲击,也让国内对“环保与发展”的平衡取舍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以前的普通民意更多认为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与家庭收入,“环保”就是“无病呻吟的唱高调”。可是当“极端天气常态化”如此普遍的夺走一些生命,毁掉一些人家庭几十年“发展”积累的房屋和轿车,大家越来越形成共识:“不可持续的生存环境发展起来的经济,就仿佛泥沙之上建立的高楼大厦”,随时有倾覆埋葬的危险。除了生存环境,我们也不否认,“碳排放权”的背后,也是各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也是发展中国家国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上限。抢先在全球工业化浪潮中完成原始积累的欧美发达国家,借助“碳排放权”,锁死发达国家的发展上限。他们将发展中国家永远锁死在“资源提供国”,“廉价劳动力提供国”的地位,发展中国民多用一度电,多吃一块肉都称为发达经济体眼中的“罪恶”。欧美发达国家借助“碳减排”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权”与国家未来的观点,许多专家有此共识。但我觉得,欧美国家借助“碳减排”做的文章,远不止“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权”这一条,更深沉,更险恶,也更高级的图谋是藏在“碳交易”背后的“碳金融”剥削。我们过去认知的欧美用“碳减排”剥削发展中国家,限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打压的是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
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十亿人口,也可以锁死其他六十亿人消耗资源谋取幸福生活的机会。欧美发达国家除了从“实体经济”的角度锁死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人民福祉,更狠的是从“碳金融”领域,轻松而持久的收割。欧美借助“碳减排”首先给各国制定碳排放指标,然后各国多出的“碳排放份额”可以交易。这样,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基础,并且在绿色能源抢先布局的欧美国家,因为历史技术高,后续减排国家就会多出“许多碳排放权”。那么大型发展中国家,未来电厂发电,重工业搞基建,每一天的生产,甚至老百姓每一天的吃肉,呼吸都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欧美发达国家,将“碳排放”做成了通行世界的“碳货币”。技术高,每年持续减排的欧美国家,就好像可以每年“超发货币”一样,大型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呼吸和生活都需要购买发达国家的“碳货币”。我们大家刚刚经历过“互联网金融”,我们发现所有的“创业故事”,所有鲜活的“应用场景”,最终的归属都是“放高利贷的”。任何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房贷后躺着赚钱”,这是人类的惰性,也是资本的惰性。因此相对于许多人认为发达国家鼓吹“碳减排”是为了实体经济领域锁死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虚拟金融领域用“碳货币”持续收割发展中国家可能性更大。因为“碳货币”的收割就和互联网金融一样,赚钱“太快太容易”,会很自然地取代“其他实体经济”。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们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与主心骨,并且在美国退群,欧洲分裂的当下,成为气候大会“切实方案”的主动操刀者和带头人。我们为什么从“碳排放权制约发展权”的抵触者变成了带头大哥?因为我们要用自己建立的“新能源产业优势”与欧美这群“碳货币收租大佬”争夺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次气候大会各方表态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地位已经对调。欧美国家更多的强调各国碳排放的总规模以及每年的减排规模,他们急于将这些“碳排放量”换算成切实的货币。当碳排放成为货币之后,欧美对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的发展路径,技术支持,金融扶持全都避而不谈。欧美发达国家眼里就一件事,划分好各国碳排放金额,然后就是建立交易市场,用自己每年多出的“碳排放权”,躺着向发展中国家索取“争抢抬高”后的筹码。相反,只用中国在这次气候大会上,反复强调的是世界各国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的路径和方法,向各国展现新能源的先进科技与充沛产能。欧美是准备借助“碳排放”来卖钱,中国是希望用“太阳能技术”和“风电技术”的产业优势,成为全球新能源的发动机,带给全球人民真正绿色低碳,抵御极端气候的新生活方式。当然,同步的,中国用自己新能源的产业实力用造福人类的方式,为本国民众赚取利润,这就和欧美国家“躺着碳金融收割”形成路线之争。从这次全球峰会在各国的民意反馈来看,虽然欧美媒体还在尽量放大我国排放总量的世界占比来“黑我们”,可是在我国拿出全球“实现碳减排的方向与方法”之后,西方媒体越来越黑不动了!就像WTO从曾经希望将我国吸进去成为劳动力收割对象,市场倾销对象。入世二十年后,我们“借鸡生蛋”,成为WTO规则的制定者和受益者之一。在全球“碳减排”这个欧美国家预设的战场,在欧美转向“金融弹药”的方向之后,我们拿出了“新能源王牌军”。我们借鸡生蛋的传统技能,让“碳减排”这个欧美战场,越来越成为我们新技术新产业腾飞的市场!今年全球气候大会的博弈之所以与众不同,还体现在欧美多国的犹疑和退缩上。新冠疫情之后,欧美多国供应链严重打结,能源供应极为紧张,英国、德国纷纷重启燃煤发电、法国重启核能发电,美国急于加大天然气出口之际,欧美希望降低目标、延缓进程、协定标准。我国央行却在11月8日推出一系列“碳减排”金融工具,预计总额将近 1万亿元人民币。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中国央行将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这相当于对绿色经济、新能源产业实施了定向降息和再贷款支持。我国在绿色经济领域,已经走出了“金融支撑实体产业”的领先一步,欧美还想着“躺着卖指标”。
这种差异就像我国当年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欧美先是“使劲黑”。抹黑了五年之后,欧美终于承认“黑不动”,转为寻求模仿。就在上周,美国终于通过了“拜登基建法案”,欧洲也在力图通过“欧洲版的一带一路”。希望“模仿与抗衡中国影响力”。可是这些国家从“想模仿”,到“资金落地”,恐怕又是一个5~10年,这么一对比,我们的“一带一路”,就领先了“十五年”,这就是大局观与国际发展视野。在“绿色经济”领域,我国抢先进行“金融支持,定向降息”,并不是抢先做“冤大头”,而是要做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我国不像美国那样用“政治与军事胁迫”逼迫世界多国跟随与模仿他们的选择。我国今天已经有足够的底气与智慧,用“先行一步”的方式,率先布局,让欧美国家“被迫跟随”。当欧美国家未来跟在我们背后落实“绿色经济产业基金”的时候,我们会再一次先行十五年!过去十天,我们国家的代表们就在为我们的发展权和发展模式与躺着“卖碳”的欧美恶棍进行国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