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上映十天有余,一方面很多争议和问题的性质已经被讨论的比较清楚,另一方面随着参与争论范围的扩大,一些言论现象又出现滑坡和极化的趋势,所以现在还是有必要把几种典型问题说清楚。


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上映十天有余,一方面很多争议和问题的性质已经被讨论的比较清楚,另一方面随着参与争论范围的扩大,一些言论现象又出现滑坡和极化的趋势,所以现在还是有必要把几种典型问题说清楚。


现在,我们退一万步,先假设《雄狮少年》的人物美术风格并不是主创团队有意迎合西方刻板印象的产物,在这个前提下,它的问题在哪里。


事实上,这也是笔者并没有在电影刚上映时就参与讨论这个话题的原因。我们确实不能仅凭电影里的人物画风特点就断定电影主创的动机如何(《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开始的造型争议也不小)。如果它是一部除了人物画风有争议,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确实达到了宣发通稿中所谓的现实主义题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和主旋律正能量的效果,而且主创对人物画风争议有着合理解释的话,那未尝不会成为一个口碑反转和引发正向讨论的案例,所以一开始还是有那么一丝期待。



但现实显然不是如此。根据笔者这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观影经验,这部电影的动画制作水平,配乐等“硬件”如果说可以给个上等的评价(建模动作,渲染分镜等都不错,不过这个上等的水平应该说是这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制作必须有的标配了,毕竟技术进步,投资体量和宣发成本在这),那在只能算是看个热闹的第一遍观影,剧情台词等也顶多只能给个中等,强行热血和煽情,尴尬搞笑等,这本来也算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通病,但结合起舞狮这个现实题材和所谓的弘扬传统文化和正能量的宣传,则让电影本身变成了一碗毒鸡汤,既使对广东舞狮行业不怎么了解的人看完也会觉得很多地方非常别扭,看完并不能让人GET到舞狮这个行业的正能量和引发向往,反而感觉有种抹黑在里面。


尤其结尾主角在获得舞狮冠军之后去上海工地打工这个处理,让人想吐槽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不知道从哪下嘴。等观影之后再去了解一些舞狮行业的常识和现状,观众对这部电影剧情的评分就会尽一步降低,你说它是现实题材吧,这个电影的剧情并不现实,说弘扬传统文化和正能量的效果更是没有,而这三点恰好是这部电影营销宣发的核心包装点。


一部制作顶级,宣发投入顶级的作品,剧情如此别扭,对一个传统文化产业随意揉捏塑造,这种行为已经不能单纯的称之为烂,往好了说是德不配位,往差了说是非要在精致的大餐里掺屎,并通过铺天盖地的宣发强行让观众接受,这背后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网上很多影评也都提到了这种剧情上表现出来的傲慢,这并不是观众想太多,现实里主创团队对这种傲慢也是不加掩饰的。在接受采访时,电影导演在继续标榜自己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同时,大谈要引导观众的审美,要去网红化,去美漫化去日漫化。这些本身没有问题,但导演给出的结果就是“大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长什么样”以及“去广东等地进行人物采风”。“参考普通人”和“去广东采风”的结果就是电影中展现的让普通人充满疑问的画风造型。说实话,笔者甚至对电影里的主角有些心疼,电影主创既没给他一个正常的形象,也没给他一个正常的成长展现,甚至都没给他一个正常的结局,完全成为了主创的工具。



从事件时间线上来说,正是导演如此发言,才让《雄狮少年》的人物造型争议扩大到如此程度,也变向的掩盖了该片剧情非常拙劣的现实。这种发言当然没什么逻辑,不管你标榜着要引导观众审美,还是要去美漫化日漫化,那不管是“参考普通人”还是“去广东采风”,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应该是普通人中长什么样的都有吗?动画里不是应该几种风格的人物形象都安排一下吗?但导演得出的结论显然是,普通人就该长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样子,我觉得普通人该长成这个样子,电影里所有人物形象就都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无非又是那套审美的真理掌握在我这种少数人手里,普通观众的审美太庸俗,需要接受我的教化的戏码。这背后的傲慢已然极其露骨。


这种根植于不少文化从业者心中的傲慢,我们再熟悉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到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史中,就是有那么一批人对外讨好迎合,对内高高在上,将自己定位成启蒙者,引导者,良心代表,越来越固步自封,最后被时代淘汰。当然,这种人并不是只有中国有。比如在美剧《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PS平台游戏《美国末日2》等这些重磅作品中,全球观众和玩家们也都深深感受到了主创者那种极端傲慢和对受众的轻视。但和国内这些文化生产者不同,如美末2这种,主创的极端倾向源自于欧美这些年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风气,属于他们文化圈内部自发演化的产物。但国内这类文化生产者的傲慢往往只针对国内观众,对西方的审美偏好,奖项等等往往是刻意迎合,并以之为荣。


现在我们再退一万步来假设,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虽然《雄狮少年》的主创确实存在傲慢,地域偏见,审美有问题,但它的人物造型仍然和迎合西方刻板印象无关,就是主创自己艺术创作的结果?这种概率仍然是很低的。



首先,为什么他的艺术创作结晶就这么巧,让人一看就觉得和这和这两年频繁碰瓷的欧美刻板华人形象以及国内清华美院和陈漫之流鼓吹的审美如此有共通点?


然后,我们从动画形象创作本身的角度来说。笔者并不是动画专业出身,但有些事情是可以从观众感受说清楚的。就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些年国产动画受国外画风影响较多,2D画风更受日本影响,3D画风更受美国影响。在电影动画普遍已经是3D制作的时代怎么探索出适合国漫自己的画风确实是一个重要问题。其实中国一直都有很成熟的2D动画审美风格,早的有大闹天宫晚的有宝莲灯,这种优秀的风格近年也在被一些有志于发扬国漫的创作者们不断吸收改造。


当然,2D画风不能直接拿来3D化,比如日本动画电影《哆拉A梦伴我同行》系列,就是2D动画形象直接3D化导致人物形象有些怪异的例子。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日本是以游戏公司SE为代表的真人CG风格,在保留日漫形象造型夸张,容颜精致特点的基础上,尽量将脸型五官往真人比例上靠。而迪士尼则是将以往美式2D动画人物五官不够柔和,比例夸张的特点通过3D化进行柔和处理,同时放大卡通人物可爱的元素特点。


但不管哪一种思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这是在一种新的动画形式下,进行一种既有文化特色,又能广泛为大众所接受的审美创作,这种新的画风要有一个审美的母体和蓝本,比如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如何把笔者在下面贴的沉香的形象进行合理的3D化改造。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去发散进行各种形象的差异性创作。



现在问题就很清楚了。


第一,《雄狮少年》是在我国传统优秀2D画风基础上进行的3D化改进吗?显然不是,我们没有这种传统。


第二,《雄狮少年》的形象创作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的吗?很多人都认为不是。


第三,《雄狮少年》的形象创作动机面向大众吗?显然没有,导演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是站在高处的引导者。


第四,《雄狮少年》的形象创作体现出了现实中的个体形象的差异性吗?显然没有,人物脸型基本一个模子出来的。


最后就很明显了。《雄狮少年》的形象创作既不体现导演接受采访时标榜的动机,也没有面向大众的动画该有的创作审美,甚至导演自己就表达了一种对普通人长相的刻板印象。要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投资少技术力差的项目,它的动画制作硬功底在国内是属于上层的。最终,我们只能认为,这片的主创一边自觉或不自觉的被西方输出的刻板中国形象影响,一边将此当成标准,用堂皇的借口试图强行让观众接受。一边傲慢一边卑微。什么动机已经不重要,又烂又立才是它最大的问题。



这也是观众们最为反感的事情,手握常人不能企及的创作资源,德不配位,非要用一己之力恶心大众,总是试图在精致大餐里掺屎。而这一现象,恰恰在国内这些年涉及“主旋律”的影视创作中屡屡出现,不是什么个例。


关于《雄狮少年》这部电影本身的问题就先讨论到这里。可以说在它创作上的德不配位面前,主创的动机已经不重要了。艺术创作固然是个人的事情,但拿天量资源恶心观众,就别怪大家不买账了。


接下来说说由今年清华美院,陈漫,《尚气》,《雄狮少年》,各种欧美大牌广告和这两天三只松鼠广告等一系列事件中引发的关于西方对华人刻板印象是否辱华,是否应该抵制的问题。这几天的讨论中,出现了很多声音,比如,“眯眯眼”与辱华无关,审美是多元化的(华人刻板形象不单纯的眼睛大小问题,是一整套形象符号,但最近很多人用单纯的眼睛大小问题来混淆概念),比如对“眯眯眼”敏感是不自信,要对这种形象有自信,比如虽然“眯眯眼”虽然是歧视,但否认就会掉进对方陷阱里。再比如看到“眯眯眼”就觉得辱华是搞扩大化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说从构成逻辑上是乱七八糟,我们好好捋一捋。


首先,以“黄祸鼠人式”和“傅满洲式”形象为代表的华人刻板印象的形成,的的确确与美国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和华工的奴役压迫有关。这种形象如何而来,有很多学术上的分析,但不论怎么分析,肯定都绕不开欧美的奴华和排华史。起码直到现在,美国人自己也认为这是涉及种族歧视的。



然后,对“眯眯眼”敏感是不自信,要对这种形象有自信,和虽然“眯眯眼”虽然是歧视,但否认就会掉进对方陷阱里这两种说法,我们要讲清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种族歧视?


刻板印象的形成本来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现象,限于时间空间上的交流限制每个群体都会有些模糊的共同特征,每个群体也会对其他群体有些固有经验的印象。典型的比如国内不同省份之间的地域印象,“地域黑”等。但一般情况下的“地域黑”并不会让人们上升到种族歧视的高度,顶多属于偏见范围。


种族歧视与偏见的区别在哪里?首先在于一方对另一方能通过歧视造成实质性的压迫和伤害,或者这种歧视就是压迫和伤害的结果。比如美国黑人与棉花和西瓜,让棉花与西瓜成为种族歧视标志的并不是什么刻板印象,而是因为奴隶贸易与种植园压迫。而这个压迫的主体正是欧美白人。压迫的主体用压迫带来的后果对你进行歧视,或者利用这种歧视对你进行压迫,这就构成了种族歧视的真实含义(如知乎上立党这类高华,就非常喜欢用偏见来混淆种族歧视,然后得出中国人比美国人喜欢种族歧视的结论)。


这样的后果还有很多,如黑人社区普遍的不上进,治安乱等等,本质上都是长期被系统压迫和反抗失败导致的后果。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当年,面对一个提到西瓜会生气的美国黑人,有人出来说你这是不自信,是掉进了白人的陷阱,这种逻辑行得通吗?不管这个黑人是不理会,还是说我吃西瓜我骄傲,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挡不住掌握文化塑造机器的白人继续拿这个元素来加深歧视观念。



现实里黑人群体当然也没有这样选择。他们的选择是成为打着多元化大旗的民主党的票仓,用政治正确运动让喜欢种族歧视的白人们闭嘴。这显然比装怂和顺从更有用,但也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这其实是白人群体的一种施舍。尽管美国黑人现在自己也会拿西瓜来调侃,但它终究成为了一个需要被特殊对待的元素,其他元素也是如此,这也是政治正确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疯魔的原因。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道路?当然是黑人取得和白人群体完全对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白人无论什么歧视都能对自己毫无影响的时候,才可以真正不再回避这些东西。两个真正对等的人之间,我做什么需要CARE你怎么看吗?但现实显然离这还远得很。


现在,美国华人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觉悟,要发声要对抗,用政治正确大旗打击种族歧视。但还有相当多的华人仍然在选择顺从迎合西方的审美规训,如《尚气》的主演刘思慕就是如此。总体上来说,普通华人在美国社会中仍然处在歧视结构的底层。


说回我国。面对欧美越来越频繁的辱华碰瓷,我们能奢望欧美的多元主义者们用政治正确的大旗罩在我们身上吗?仔细想一想,在欧美文化圈政治正确到走火入魔的当下,一个影视作品恨不得在角色里把各种少数群体都安排一遍以彰显多元,但即使这样,也没见哪个欧美制作能把不同于刻板形象的华裔多展示一下。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是顺从,还是假装不在意,实际都没有意义。在有种族歧视这个他者存在的前提下不管你是在意或者不在意它本身都是一个陷阱。


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起源于种族压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直接的压迫虽然被推翻,但在西方长期把持经济优势和文化话语权的情况下,这种歧视背后的间接压迫仍然没有被彻底清除。中国人对西方人也有偏见性印象,但这种偏见基本影响不了西方,因为长期以来的压迫和霸权导致双方的媒介权力是完全不对等的。这种手握媒体权力的高位者对你的刻板印象,友善点就是中国人都会功夫,戏弄点就是中国人的形象像傅满州,恶意点就是中国人搞种族灭绝强迫新疆人种棉花。这都是一个体系的东西,不管好的坏的形象都是由他们的文化和传媒机器编织演绎和扩散的。



很多网友对清华美院,陈漫 ,《雄狮少年》等事件的愤怒点也在于,关于歧视和刻板印象这事,我们别说没有外部媒介权力,连内部媒介权力都没,从创作方到宣发到一堆媒体根本不管观众怎么想,来回就是复读,就是按着观众头让你接受,那我们能怎么办?当然是用网络工具喷回去。


然后就要说到这一系列事件中网友的抵制是否扩大化这个问题。这里面确有扩大化现象,也有很多混淆洗地的地方。首先是关于审美问题扩大化。陈漫 ,《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广告等辩护者的一个观点是反对者认为眼睛小就是丑就是辱华。这是属于移花接木偷换概念,这些天,关于什么是好看的眼睛小,什么是正常的眼睛小,什么是西方歧视中的“眯眯眼,吊梢眼”和配套的造型元素,很多网友都做了科普,正常人很容易分清这里面的区别。如果说,真有一些人走到极端,认为只有眼睛大才好看,那这固然是智障行为。但现在就笔者看到的来说,更多的是《雄狮少年》的拥护者拿着“眼睛小就是丑就是辱华”这点来做文章。



第二种是认为就算如陈漫 ,《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广告中出现的造型不是正常的眼睛小,但现实里可能就有人长这样,所以针对这种形象说事还是属于扩大化,会伤了普通人的心。


针对这种说法,还是要强调一遍,西方歧视中的“黄祸鼠人式”和“傅满洲式”形象不单是眼睛大小问题,它有一整套的造型元素,并且多半会出现在特定目的的文化作品和事件语境里,这些跟长相无关,正常普通人很难和这些元素都扯上关系。另外,我想大部分参与讨论的普通人的本意都是对事不对人,现实生活中长相如何在这个年代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但西方以及依附西方的文化系统强加给你的审美标准和刻板印象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什么是天生的什么是刻意营造的终究瞒不过大家的眼睛。另外,把文化和影视作品中对美好形象的自然追求和现实中对容貌的歧视混为一谈,不管从文化史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都是不值得浪费精神争论的问题。


然后是批判范围扩大化,这个争论点最近体现在三只松鼠事件中。据称有网友对广告图片中的模特进行了私信人身攻击等行为。这种行为显然是需要唾弃的,模特行业从业者,大部分只是为了工作,他们并没有过多的选择权,行业风气如何不是他们能抵抗的。普通人需要集火的是这种现象的得利者和源头,而不是没什么选择权的普通模特。举个例子,比如美国的奥卡菲娜,她在去美国之前是很正常的打扮形象,去美国之后被美国影业改造成了标准的刻板华人形象,这并不是她的错,错在美国影视行业本身,比起刘思慕,她也没有过多的故意发表迎合言论和代表华人为《尚气》洗地。而刘思慕这种就属于典型的皈依者行为了,他既然把自己放在皈依华人代表的位置,大众对他这种僭越行为的批评就是必要的。



所以,在这场讨论中,当然要发声,但也要时刻注意别被人利用,更不应伤及无辜的同胞。这年头一件事情不管正反哪方,都有一堆人以此为生意,进行无底线的搅浑水,更不用说还有各种反串和精神行为表演。


围绕着这一系列现象的争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以及广大后发国家在舆论场上被动地位的体现。先发国家占据的不光是政治和经济霸权,还有文明,道德,体面的种种定义权。当球场上裁判和球证都是自己人,后发的泥腿子能怎么办呢?免不得要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出格行为。而你一但出格了,体面的老爷们就会惊呼:上帝啊,他们多粗鲁,多么不体面,快教教他们什么是体面。这时候就真的会有一帮人跟着反思,我怎么这么不体面。


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陷阱,一个针对所有后发国家的陷阱,让你要么被规训,要么被排斥。那么,体面要不要呢?还是要的,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站在平等上的体面,站在道义上的体面,既不高高在上俯视别人,也不能去仰别人鼻息。所以,当然要发声,但也要保持冷静。


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问题——应该怎么办?文化霸权和媒介权力带来的问题,当然最终是需要我们通过建立的文化生产体系,并能真正有影响力的输出自己的形象之后才会一点点解决。在所有后发国家中,目前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少数国家才有一点希望,但也还差得远。



但我们终究要有信心。物质的积累和时代的进步到了这一步,我们现在首先需要的,正是普通人用脚投票让那些德不配位的文化生产既得利益者退场,让真正有能力,有理想的新一代们走向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