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青年人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审讯人员气急败坏,对青年进行严刑逼供,但仍问不出任何有效信息,最后宣布将其处死。 3月20日,青年人被押往刑场,临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回答需要纸和笔,然后他镇定自若地在刑场上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屠刀落下,夏明翰的生命定格在28岁,距离20岁离家投身革命,已经过去了8个年头。 出生于1900年的夏明翰,青年时期正处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的年代。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与革命事业,领导工人罢工,组织农民运动,参与发动秋收起义等等,最后被捕就义。历经千帆,作别他热爱的革命事业时也就28岁。 夏明翰的人生本可以有另外一种可能。他出身名门,其祖父夏时济曾是清户部主事,和大军阀吴佩孚是至交好友,夏父也是官员。祖父希望他走科举之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安稳度过一生。然而他却对做一个“名门少爷”毫无兴趣,甚至用斧子砍掉了被祖父看成官运亨通、兴旺发达的一棵桂花树。不同于祖父,夏明翰的父母思想开明,早年曾支持维新,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他们的思想影响着夏明翰。更为重要的是,夏明翰亲眼目睹乱世下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革命报国的种子自幼便在他心里深深扎根。在母亲的支持下,夏明翰不顾祖父的反对,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阅读进步书籍,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如愿走上了革命道路。 ▲湖南衡阳的夏家大院 夏明翰曾给大姐夏明玮写过一封家信,他在信中说:“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毕生践行的信条。 为了心中坚守的信仰、为了所追寻的真理、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放弃一条平坦的路,选择另一条崎岖甚至前方生死未卜的路,这是夏明翰的选择,也是无数个和他一样的中国青年的选择。 陈铁军,1904年出生在佛山一个华侨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席卷佛山之时,15岁的她深受启发,投身宣传活动,继而走上革命道路,最终献身热爱的事业,在刑场上,她把反动派的枪声当作礼炮,举行了自己的婚礼;易荡平,本名汤世积,因立誓“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改名易荡平,他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富裕家庭,本可以过着优渥生活,然而选择了革命,湘江战役中,他腿部重伤,敌人逼近之时,为不拖累战友,这位年轻的政委扣动了扳机,把子弹射向了自己,时年26岁;赵一曼,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最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牺牲时年仅31岁…… ▲周文雍和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 这些家境优渥的年轻革命者,不愿贪图安逸,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崇高的理想,毅然投身革命阵营。他们选择了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共产党,便甘愿为之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在历史的分叉口,总能看到无数中国青年迈出的坚毅步伐,总能听到他们最坚定的回答。从“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呼号,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些都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家国的呼唤。 那年刑场上,高昂的头颅不曾低下。而今,加勒万河谷边,守护祖国疆土、掩护战友的背影始终坚韧。今天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离开的日子,今天也是戍边英雄陈红军的生日,我们怀念他们。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94年前写下的寥寥数字,至今仍在回响,和历史遥相呼应。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救亡图存,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今日,志存高远的青年们依然奋战在不同的战线,或攀登科学高峰,或深耕山里乡村,或驻守边疆,或驰骋疆场,选择不尽相同,信念大抵一致——不负青春年华,不负时代重托。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