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历史 >历史推荐 >浏览文章

导读
7月27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精神永存,我们从不畏惧任何强敌。

“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视察美军,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没想到,就在他视察第二天,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40天收复平壤,7个月从鸭绿江打回“三八线”,美军的不败神话就此终结。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

如果只是实力对比,如果只是简单的“数字相加”,没人能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以至于70年间质疑不断:“其实中国没打赢”“是美国人不想打了”“美国重人权,厌战了”……

美国,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拥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一穷二白。钢产量仅为美国的1/144、工农业生产总值不足美国1/12,武器装备是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缴获来的“万国牌”。胜败似乎一目了然。但是,战争是活人和活人的较量,不光靠这些数字,还是智慧的较量、意志的较量。

“兵者,诡道也。”战场上,面对美军的火海战术、装备碾压,志愿军动脑子、想法子,以我之长,击敌之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机动。


彼时我们的空军刚建立,战士们年轻,经验不足,那就边学边打。飞行大队长王海,每次战斗完坚持写飞行记录,复盘战斗情况,最后带领战友,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

敌人重型坦克杀伤力大,我们没有能攻击坦克的武器,那就用“土办法”。赵继胜和战友们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用铁锹、铁镐挖出一个大坑,顶上盖好东西,狠狠“坑”了英国皇家坦克一把。“头一个坦克掉下去,后面的只好调头撤退,我们就追着打。”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题展上,志愿军缴获的坦克

敌人炮火猛,强攻不了,我们就“找规律”。志愿军将士发现敌人的炮每三分钟打一轮,利用这个时间间隙,慢慢往前挪,最后把失守的高地夺了回来。

中国人有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毛主席所总结的:“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一股气”,融入在每一个将士的血脉灵魂之中。

上甘岭战役中,由于敌军的封锁,战士们几天几夜喝不到水。为了活下去、保持战斗力,“有一次,指挥所附近的岩壁上渗下来的少量水,其中大量是小便和伤员身上流下的血,渴极了的时候,连长让同志们轮流喝一小口。”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题展上,志愿军战士所吃的炒米和炒面

另一边,志愿军的对手们,常常大鱼大肉。牛排、热香肠、米饭、泡菜,最差的也是罐头和方便食品。

流血、牺牲更是常事。志愿军第46军136师的老兵程茂友有一个黄色的工作手册,里面记满了战友们的英雄事迹。

“我们有一个班长,叫罗连成,在打掉敌人三个碉堡的时候已经两次负伤了,第三次负伤的时候肠子都流了出来。可是他看到战友的冲锋路上还有敌人的机枪从碉堡向外扫射,他就把肠子弄一弄塞进去,爬过去把碉堡炸了。”

“谢国藩,是个报话员。在战斗到只剩最后两人的时候,敌人又一次攻了上来,他就在报话机里喊:‘向061开炮!’061是他所在阵地的代号,向061开炮就是向他开炮!炮声响了,敌人被消灭了。他是河南人,小伙子个儿挺高,就是有点倔。”


哪有什么人海战术,有的只有向死而生,只有以一当十。

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缺水缺粮、缺弹药、缺武器、缺医疗,被围困、被轰炸,面临绝境,志愿军战士始终乐观、坚强,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胜利。

敌机在除夕夜投下照明弹,志愿军将士笑言“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战士们给自己的防炮洞起名叫“立功洞”、“英雄洞”、“胜利洞”,战斗间隙讲故事、演小戏剧、打快板......

刘文,是一位来自河南的文工队女战士,最擅长演歌剧。被空袭炸断了右腿,战友们把她从河里打捞起来,背在背上,一步步往山上爬。在战友的背上,她还在用微弱的声音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路不停。

铁原阻击战中,563团1连2排负责扼守207高地,掩护友邻部队突围撤退。面对美军全部机械化的精锐部队——美骑兵第一师,2排战士先用手榴弹,再用冲锋枪,最后从工事中冲出,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击退了一波又一波进攻。

掩护任务完成后,全排最后8个人也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弹药几乎打光,背后是悬崖绝壁,突围已不可能。没有人胆怯,没有人惊慌,这8名勇士,在烈焰冲天的阵地上,砸毁了枪支,向敌人甩出最后一颗手雷,高喊“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百年风雨如晦,百年砥砺前行,革命乐观主义的颂歌从未停歇:陈毅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面对生死;刘伯承以“遍体弹痕余只眼,寿君高唱凯歌旋”期待成功;谭政以“喜爱旌旗红似火,星星之火要燎原”畅想革命;毛泽东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

正是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了今天。

那些当年身处火线的普通战士,大多是出身农民、工人与小市民,在战场上拼杀时,也不过才二十多岁。他们不懂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与大国博弈,但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与全世界最强大的对手鏖战了一千多个日夜。


这种信念,被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美军不能理解,是什么力量,能够让志愿军穿着简易的装备,吹着响亮的军号,漫山遍野地冲锋,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人再冲上来。

其实,它一点也不神秘,说白了,就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它的谜底,就藏在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里。


一条大河,两岸的稻香,艄公的号子,船上的白帆……全歌没有一个字诉说战争,却说尽了战斗的意志和勇气的源头。

国家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我们身边长大的那条大河小溪、平原山林,是我们的家人、亲人、朋友,一切一切都是我们的生活。

“路过平壤时,看见一个朝鲜老太太,拿着锤子敲道轨,当当当……‘敌人来了,飞机来了’,”老兵贾文岐当时想到了自己的祖国,落下泪来,“我们的母亲、乡亲、同胞,不能再冒着寒风敲警钟,说谁谁谁又来欺负我们了。”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憋屈了100多年。现在,好不容易自由了,好不容易站起来了,你还想夺走我的土地,伤害我的同胞,我就要和你拼命。

正是这份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造就了这支坚不可摧、意志顽强的人民军队,造就了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奇迹。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如今,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将士,都已是风烛残年。但历史不会被磨灭。他们改变了山河的模样,他们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鉴往知来,中国人对历史的敬畏永远是刻在血液中的。70年过去,在这个承平日久的年代,我们坚信,总会有年轻人愿意从过往中汲取力量,获得洞见。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不论我们如何富强,也永远不要忘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不论我们如何艰难,也要永远记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7月27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抗美援朝精神永存,我们从不畏惧任何强敌。

责任编辑:搁 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