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时,挺进雪原,途中巡检监控装备
一线镜头:“上车,出发!”副连长谷雨卿下达巡逻执勤命令。9时,驾驶员李建兴驾驶一辆巡逻车迎着晨曦驶上巡逻路,温度计显示车外气温为-36℃。
巡逻车在茫茫雪原缓缓行进。1小时后,一块蓝底白字的“军事禁区,严禁入内”路标,赫然出现在眼前,边防巡逻路到了。车行不远,谷副连长命令驾驶员在连队边防信息监控系统监控点停车。
随后,代理班长王挺从车上取出风力灭火机,对着太阳能供电板的积雪一通“猛吹”,积雪刹那间被“清理”干净。“巡逻路上,官兵必须随时下车观察边情;还需对监控点太阳能等装备进行检修维护,良好的电力保障太重要了。”王挺说。
路险雪深,林密崖陡。在开往下个点位时,路况越发恶劣,巡逻车出现严重颠簸。“前后轮胎必须轧辙而行,假如‘技术不过硬’或‘稍有不慎’,车辆极有可能遇险翻车。”谷副连长话音未落,巡逻车突然左冲右突,在雪地上“踉跄”打起滑来……危急时刻,为躲避道路右侧的一处深沟,驾驶员小李猛打方向盘,可任凭他怎么踩油门,只听汽车“轰鸣”,车身却纹丝不动。
我们纷纷下来推车,汽车却是“进一步,退两步”……大伙用尽“洪荒之力”,巡逻车终于被重新推回到巡逻路上。林海中哈气成冰,官兵们却已全身汗湿。
“冬季巡逻行路险,怕不怕?”谷雨卿搓着冻得通红的脸,憨厚地笑了:“巡逻车陷入雪窝,对于边防官兵来说是家常便饭,习惯了就不惧怕。既然选择风雪边关路,扛上‘使命’的钢枪,就有责任为祖国人民守好家园……”
他身旁的战士接过话茬:“3年前,习主席来到我们连,和我们一起站岗。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激励,我们必须牢记主席嘱托,用青春热血守边防。”
资料图
●13时半,风雪交加,将军马“驮”出雪窝
一线镜头:13时半,巡逻分队向丛林中的下一个界碑进发。没有了路,只好骑马巡逻。军马踏着30多厘米厚的积雪,呈一字队形沿着三角山谷前行。
常理说,马是驮人的,但这一次,我们却“驮”了马一回。
“嘚嘚”的马蹄声在这条边境线上回荡了50多年,新中国成立伊始,骑兵部队迅速建立,年复一年守卫边境。如今,这种昔日主要的巡逻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巡逻执勤的“死角”地带——沼泽地、山道、密林、高山等巡逻车和直升机都进不去或不易到达的地方,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途中,军马突然停下来,任凭官兵催促就是不走。走在队伍前面的排长李杨说:“前方路途险峻,巡逻至此军马总是举足不前,我们必须牵马前行。”
此时,雪舞漫天,天地间笼罩着深浅不一的灰色。“天气如此恶劣,咱们必须走完接下来的路程么?”面对追问,谷副连长在风雪中艰难地笑了:“不法分子极有可能趁着风雪天出动,咱越是天气恶劣越要巡逻好!”
风雪更急了,走向丛林深处,积雪更厚,巡逻队伍艰难前进。突然,军马嘶鸣着滑入雪窝,马肚皮全部埋进雪里。个头不高的军马饲养员高志伟也半个身子陷入雪里,一旦人马困在雪原,后果不堪设想。谷副连长果断决策:“快速转移!”大家排成一队,一人牵着马,其他人一起向后拽,最终将军马一步步“驮”出雪窝。
继续行进,界碑出现在面前,有战士发现铁丝网上有个巨大的口子。“这是犴咬的!”战士们判断说:“你看,这些断口都是不规则的。若是人剪断的,断口会非常整齐。”谷雨卿立即用卫星定位系统向连队报告。
在恶劣环境下,先进装备固然重要,但军马也是官兵的“无言战友”。
资料图
●21时,夜间潜伏,遭遇狼群,辨认动物足迹
一线镜头:北国边境的夜晚,星繁如画。20时30分,团里接到通报,某界碑附近可能有第三国偷渡分子,连队需要派出3个小组执行雪地潜伏任务。
身着白色雪地伪装服的连长贾明山带领几名战士,迅速机动至某潜伏点,记者一路跟随。我们在正对界碑约200米处的雪窝隐蔽起来,连长小声叮嘱:“不要说话,所有灯光都熄灭。”他还特意嘱咐电台台长,把电台的液晶屏遮住。
半小时后,夜空中传出“急令”:“各组注意,指挥组从正面围堵,观察组、预备组从左右两面包抄!”原来,贾明山观察到:某界碑附近有几个“绿点在上下跳动”。
说时迟,那时快,3个小组正欲合围时,战士们发现,“绿点”原来是几只狍子。虽说只是“虚惊一场”,但贾连长却一脸严肃:“只有不放过任何可疑目标,才能确保边防安全稳定;只有利用潜伏时机抓好演练,才能锤炼官兵夜间应急处突能力。”
22时,“嗷”地一声划破了夜空寂寥,记者意识到这是狼。“与狼共舞在巡逻中是常事。”连长语气轻松。狼嚎声持续了十几分钟,狼群渐渐远去,连长指了指手中的枪说:“即使与狼群对峙,咱也不怕——战斗!”
说话间,连长忽然屏住呼吸,凝神几秒钟后,他松了一口气:“只是一只野兔。”他随后介绍,人踩雪的声音比较厚重,小型动物却频率规则、声音清脆。“各种动物的声音,我们都必须准确分辨,潜伏时练的就是警惕性、耐性,一丁点可疑的声响都不能放过。”贾连长小声说。
记者向远方望去,界碑巍峨矗立。战士们说,无论春夏秋冬,我们必须坚守战位,夏天战蚊虫、冬天爬冰卧雪,“苦是苦,可一想到,守卫着界碑就是保家卫国,我们身上可热乎了!”
一轮圆月升上山顶,一颗流星一闪而过,边关一片祥和。
编后感言
■陈小菁
数九寒冬,内蒙古边关,冰封雪裹。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年最低气温可达-50℃。元旦过后,正是一年中的极寒之时,边关战友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执勤巡逻?
跟随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巡逻官兵的脚步,我们体会到边防战士如何穿丛林、蹚冰河,顶风冒雪巡逻边防线;透过记者的笔触,我们既能感受到边关执勤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更能体味到当代边防官兵强军意识的提升、战斗精神的顽强、意志品质的崇高。
是的,一面是先进的高科技巡逻装备,一面是传统的马队,这就是今日边防的现实。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高科技不可能完全代替吃苦耐劳、牺牲奉献。正如边关战友所言,科技发展让载人飞船翱翔太空,但在恶劣自然环境中,高科技的“触角”一时还难以触及……也正因为如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才成为边防官兵永恒的价值追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鸡年新春即将到来,我们把这篇亲历式报道献给读者,献给坚守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一线指战员,以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心中的牵挂,同时希望更多人能读懂戍边人的“酸甜苦辣”。
流转的是时光,更替的是季节,而不变的则是边关战友的忠诚与坚守。面对艰苦恶劣的戍边环境,在日复一日的爬冰卧雪训练、巡逻、执勤中,戍边人用属于自己的行动书写新的青春华章、践行职责使命。敬礼,亲爱的边关战友!
责任编辑:Jenny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