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军事战略 >浏览文章

导读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不妨假设,在上甘岭巨大的劣势下我军如果退缩了,那么敌人的进攻只会更加猖狂。或者说,正因为我们打赢了这一场上甘岭之战,所以避免了更多场上甘岭之战。

10月20日是黄继光牺牲的日子,我们就来谈谈这位英雄,也来谈谈他牺牲的那场战斗和其他牺牲的英雄们。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斗英雄之一,四川中江县继光乡人,他生前是十五军四十五师二营营部通讯员。黄继光牺牲在上甘岭战役10月19日夜的大反击中,我们先来谈谈这场壮烈的反击战。它最终以一种力尽关山未解围的悲壮宣告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的结束,然而在遗憾之中,胜利的曙光在最黑暗的黎明已经可以窥见。

1952年10月19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六天。四十五师已经从十四日战役爆发的猝不及防恢复过来,在敌军绝对优势的火力下,上甘岭两个连级阵地不断爆发惨烈至极的争夺战。面对敌人六个炮群不间断的落弹,仅仅通过火力封锁线就会遭遇严重损耗,而我军夜袭夺回的阵地,在白天失去,如此往复,部队损耗极大。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四十五师打算一击定乾坤,出动包含全师最精锐的134团8连在内的共四个连的兵力,通过敌前潜伏进入坑道并一举夺回失地,力求彻底稳固阵地,而黄继光所在部队处于第二梯队。

19日17时30分,我军集中两个火箭炮营对597.9高地进行覆盖式射击,当即瘫痪敌军大部。各突击队奋勇前进,到17时50分,顺利攻入主峰并很快占领。主攻的八连仅以十七人伤亡的代价全歼敌守军二百四十人,战斗至19时,134团已经完成战前预定任务,开始扫荡残敌,转入防御。

ffba6e67276c43fdb76b72c206949ad8_th.jpg

而在这个过程中,8连战士龙世昌在攻击3号阵地时主动担任爆破手,在爆破最后一个碉堡时,奋力塞回被敌人推出的爆破筒,并用身体堵住射击孔和敌人碉堡同归于尽。不久,8连机枪手赖发均也在攻击9号阵地的过程中因机枪损坏随同步兵一起进攻,在遭遇残敌反击,敌人火力点复活的情况下,拉响手雷扑到敌人碉堡上和敌人同归于尽。配合八连进攻的四连,在攻占8号阵地时,副排长欧阳代炎遭遇敌人反扑,在左腿被打断的情况下被敌人包围,毅然拉响手榴弹滚入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

黄继光所在的135团突击部队顺利攻下5号、6号两处阵地后,在4号阵地遭遇了顽强抵抗,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得以占领。在这种情况下,黄继光作为第二梯队投入战斗,这个时候已经是当夜22点左右。在攻击最后的零号阵地时,部队严重损耗,营参谋长张广生共带领五个班对敌人进行连续爆破,此时身边只剩下最后12个通讯员,而通往零号阵地的道路被敌人两个火力点牢牢封锁。

黄继光主动请战,在重伤的情况下以身体堵住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了进攻通道。于此同时,来自135团五连的老班长李炳舟在双腿受伤无法站立的情况下,靠爬行到敌人地堡前,用爆破筒消灭了左翼火力点。(李炳舟并没有牺牲,之后还在重伤情况下坚持战斗,击退敌人反击为守卫0号阵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就是19日当夜,黄继光所在的597.9高地的简单情况。就像上面所说的,实际上,黄继光并不是当天唯一一个牺牲自己为部队开辟前进通道的战士,更像是这个英雄群体的代表。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强大的野战工事修筑能力,攻击通道又十分狭窄,我军步兵为了快速夺取阵地,避免敌人强大的火力杀伤,舍身炸碉堡的例子并不少见。

比如上甘岭战役爆发当天,14日夜的第一次大反击中,135团7连5班副班长李忠先就是在重伤下拉响爆破筒和敌人碉堡同归于尽,为后续部队开辟了进攻道路。所以说,质疑黄继光的事迹,可以说毫无道理,少见多怪,因为这种情形在上甘岭战役中并不罕见。

黄继光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但黄继光牺牲的细节还有一些比较少人谈到。比如他牺牲后火力点是怎么消灭的,他准确的牺牲时间。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有很多人可以证明,包括当时在场的指挥员张广生,爆破左翼火力点的另一位特等功臣李炳舟,他同一个爆破组的战士肖登良,还有当时被堵住的后续部队的众多战士都可以证明。但黄继光牺牲时所在的战斗组共三人,一人牺牲,一个重伤,黄继光随身携带的两颗手榴弹均遗失,因此他本人在多处负伤情况下,奋力用胸口堵住了枪眼,也就是黄继光并没有消灭这个火力点。所以黄继光是舍身堵枪眼而不是炸碉堡,这一点,实际上和其他几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并不一样。或者说,他明知道自己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仅仅是为了给后续部队争取一点时间,也不顾一切用身体去堵住射击孔。

根据黄继光的老战友(黄继光在调入营部前在6连担任过六班长)时任六连副班长的周继成回忆,在黄继光堵住枪眼后敌人火力点马上哑火了,而部队趁势直接冲了过去。而他的另一位战友李继德则提到是部队趁势用冲锋枪直接消灭了暂时哑火的敌人碉堡,因为这个碉堡是用沙袋抢修的临时工事,封闭并不严密。

而另一个问题是黄继光牺牲的时间。由于19日597.9高地大反击实际上是以19时134团恢复包括最重要的主峰在内的预定目标作为反击得手的标志。所以过去很多材料都直接写黄继光牺牲在19日,即使在他个人的立功材料上唯一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也是1952年10月19日。但黄继光是作为135团第二梯队投入战斗的。由于6连在4号阵地受阻,他投入战斗时已经是深夜,而他的报功材料上也写明,他牺牲的时候距离天亮已经只有四十分钟,所以黄继光牺牲的时间应该是在20日。

不过,在2007年,他的战友王精忠给出了一个标准时间,1952年10月20日凌晨1点,并指出关于当时很多人认为天将放亮是一种错觉。原因是部队使用的北京时间和当地使用的东京时间存在一小时时差,加上很多战士普遍觉得朝鲜天亮的早,共同造成的。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小学课文《黄继光》上有一句“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恐怕不对。因为主峰所在的3号阵地已经被134团攻下了,黄继光牺牲的0号阵地并不是主峰。

当然,最少提到的恐怕是19日的大反击并没能成功。战前被寄予厚望的8连无愧于全军最精锐的一个连,整场战役中均中表现出了惊人战斗力。但很快就遭遇了敌人四个营番号的部队轮番围攻,坚守主峰的部队伤亡殆尽,余部退入坑道。和8连一起攻击的4连,也遭遇敌人第二梯队一个营的猛烈反扑,全连只剩下19个战士,弹药耗尽不得不放弃阵地,退入坑道。

倒是黄继光所在的135团各连,往复争夺下坚守零号阵地在内的几处阵地一直坚持到24日。这期间8连为代表的坑道部队,在后续部队的增援下,三上三下,多次展开了极为的惨烈的反击,最终实力耗尽,十五军后续兵力严重紧缺,连军警卫排都投入战斗了,终究没能守住阵地。到24日,整个597.9高地表面阵地全部丢失,最后一处放弃的就是黄继光牺牲的0号阵地。

19号反击的失利在标志着上甘岭战役进入了极端艰苦的坑道战阶段。以134团8连为代表的坑道部队,在闷热潮湿的坑道里,克服了缺水,断粮,窒息的威胁,承受着巨大伤亡,日夜不停地同敌人战斗,坚守坑道,为我军第三次大反击创造了条件。战后,134团8连以两次大反击骨干,坚守坑道14昼夜的战功被评为上甘岭英雄连,铸就了不朽的荣光。

然而就在敌人全面夺取597.9高地表面阵地,看似志得意满时,美军由于遭遇严重伤亡,在25日主动宣布已经完成战斗任务并把阵地移交给韩军第二师。说到底,每天要消耗一个连,每次遭遇大反击就至少要消耗一个营,美军也一样在失血,一样觉得筋疲力尽。虽然之后上甘岭战役还要持续整整一个月,但从这一天开始,实际上我军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了。

本质上说,上甘岭不过是两处连级阵地,并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这也是战前它不被重视,以至于猝不及防的原因。就像有些人说的,上甘岭并不好守,而为了两个连级阵地,付出的牺牲太大了。正因为上甘岭的阵地太小,上去部队也少,容易攻下了,也很容易丢失,对我军,对敌军都是这样的,更不用说双方投入的都是战役一级的火力,在这样小的阵地上完全是无处可躲,所以敌我都非常痛苦。相比之下,上甘岭身后的五圣山险峻的多,足以容纳师一级的部队,真要防御美军一样冲不进平康谷地。

所以就像有些人想的,在上甘岭退一步难道不行吗?应该说,在人民军队历史上,防御作战虽然不少,却更讲究机动灵活,宁可存人失地,除了情非得已,很少硬打硬拼。但在当时半岛停战协议僵局的大背景下,敌我两军在半岛中部山地展开了一系列极端激烈的连级规模山地争夺战,与其说是争取主动,不如说是表明展现自身的力量和战斗的决心。

而上甘岭实际上就是这一系列战斗的高潮,像上甘岭这样的战斗,打的其实是政治战,两军都以决死的气魄和不计代价的增援要在关键时刻寻求压倒对方。或者说,这就是一场比谁先眨眼的死亡游戏,而美军所谓的见好就收,实质上已经输掉了这口气,也注定了上甘岭最后的结局是我军的胜利。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不妨假设,在上甘岭巨大的劣势下我军如果退缩了,那么敌人的进攻只会更加猖狂。或者说,正因为我们打赢了这一场上甘岭之战,所以避免了更多场上甘岭之战。在我们坚定意志和强大的力量面前,头破血流的敌人不得不退缩。上甘岭就是这样,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实际上敌人也困难,终究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上甘岭战役也已经结束了六十八年,但很多道理是不变的。



责任编辑:春风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