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岁末,一份名为《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摆在了出席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同志的案头。这是继2019年之后,中央政治局再次在民主生活会上审议有关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是党中央确定的首个“基层减负年”。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地方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增加基层负担,如此等等。”如今已经到了2021年,基层减负走到了哪一步?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以党中央或中央办公厅名义发文同比下降33.7%;省区市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下降27.7%和29.5%;中央和国家机关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4.3%和59.7%。发文和会议的数量都在下降,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减负的一个方面。2020年9月,中央办公厅组织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观测点蹲点调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5%以上的受访干部认为形式主义带来的负担在持续减轻。为会议“瘦身”,为文件“减墨”,“文山会海”现象减少,基层减负确实有了一定的实效。
但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还有约15%的人持有不同看法。比如,红头文件少了,“无头”的通知有没有增加?明令取消的报表不见了,但是不是又换成其他形式上报?会议的场次减少了,“套会”是否又增多了?会议的场次减少了,但在会场的时间是否也相应减少了?基层减了多少负,还是要多听一听他们的真心话、实在话。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警惕的是,一边在减负,另一边变着花样的“增负”也浮出水面;一些会议文件少了,但“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又接着来;为了完成阶段性的工作,各种临时性“专班”只“开”不“闭”,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微信文章,从编辑到主要领导,一级级审核,有基层干部曾言,能在当天晚上八点把微信发完,已经算顺利的。基层干部也是人,一天一夜同样只有24小时,花在会场和材料上的时间多了,走进群众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更需要我们的干部走在前,干在前,带领人民群众加油干。如果建设的主战场上没有基层干部领头,也聚不起全体百姓的干劲。消除人为制造的“文山会海”,把困扰基层的各种负担“降”下来,把基层干部的热情“激”起来,把干劲“鼓”起来,才能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进。
基层减负已经有实效,但还要往深里减,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真减负、减真负,使担当实干在基层干部中蔚然成风。我们驰而不息把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一抓到底,才能使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干事创业环境更加优化,为建设祖国出更多力,为人民群众谋更多福。
责任编辑:水墨江南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