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相关方今年四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重启谈判以来,虽然不时传出好消息,但谈判始终未能取得重大进展。美方要求对伊核协议条款进行修改,加入限制伊朗中远程弹道导弹研发以及扩大地区影响的内容。伊朗方面则要求美方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解除对伊制造,拒绝与美方展开单独对话。在欧盟的提议下,各方同意成立“伊核问题联合协调委员会”,协调各方分歧,由欧盟对外行动署负责牵线搭桥、传递信息,代替美伊之间的直接对话。
基于双方严重缺乏互信,彼此并不对谈判抱有期待。但对话总比对抗好。伊朗的策略是通过分步提高浓缩铀丰度、退出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对美施压,促其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美国则希望通过谈判和极限施压消耗伊朗的耐心和斗志,迫使其接受新条件。经过六轮马拉松式谈判,美国已无限接近成功。美伊已就伊朗放弃中远程弹道导弹计划以及地区影响力交换了意见。只等双方高层确认,即可签署协议。
从西方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伊朗国内尚未就是否接受伊核协议的修改达成一致。温和派主张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重新拥抱西方,但也担心华盛顿出尔反尔,因而要求白宫对新协议做出永不退出的书面保证。保守派则坚决反对妥协,认为美国不可信,伊朗必须做好与美国全面对抗的准备。温和派在谈判中表现出的“软弱”让白宫的胃口越来越大,白宫亚洲事务主管坎贝尔经常策略性地发表强硬言论,试图摧毁伊朗的抵抗意志。
客观地讲,谈判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于伊朗的社会稳定。欧美长时间的贸易封锁使得伊朗经济濒临崩溃,民众苦不堪言,各界对鲁哈尼政府的指责声不断。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摆在伊朗当局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举白旗投降,全面接受美国的安排,重新融入西方。二是拥核自保,放弃对欧美的幻想,寻找新出路。经过再三权衡,伊朗决定向中方靠拢,签订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打开了一扇迎接新时代的大门。
中伊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改变了美国与伊朗打交道的方式。白宫不得不放低姿态,寻求与德黑兰对话。美方突然释放的“善意”令伊朗国内亲美势力兴奋不已,呼吁政府抓住机会,融入西方。即将卸任的鲁哈尼政府既需要缓解来自国内的压力,又希望在任内留下政治遗产。白宫也希望赶在伊朗强硬派领导人上台前敲定协议,以免节外生枝。双方草拟了一份包括伊朗导弹计划和地区问题在内的扩大版伊核协议,交由双方领导人定夺。
21日,伊朗新当选总统莱希明确表态称,美国必须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任何新的提议必须建立在伊核协议正常履约的基础之上。在美国没有解除对伊制裁之前,不会接受对伊核协议的修改。伊朗对伊核协议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对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不再抱有期待。同时表示,他上任后将加快落实中伊全面合作协议,深化双边关系。这一表态明显带有向美施压的成分。
莱希虽然赢得了大选,对手也祝贺了他的当选,但在没有走完相关程序的情况下,他还不是宪法意义上的总统。擅自发表对时局的看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伊核协议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鲁哈尼政府手中,如果不是事先沟通好,一向慎重行事的莱希不大可能越俎代庖。很显然,莱希发表上述言论是经过授意的。这样做就是为了对美施压,督促美方放弃对伊朗的最后勒索,无条件重返伊核协议。
从这个层面上分析,伊朗最高层试图将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当作一张政治牌来打。伊朗的首要目标依然是重返伊核协议,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只是伊朗走投无路之后发展经济的替代方案罢了。虽然莱希本人承诺上任后将全力促成中伊全面合作协议落地,继续深化双边关系。但这一承诺取决于伊核协议的最终谈判情况,以及莱希本人抑制国内亲美势力的能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