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著名照片
1936年7月13日,美国驻华记者兼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埃德加·斯诺,终于来到了陕北保安——一个群山环抱的内地小城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全体内阁成员,整个城市的全体居民,都出来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
初次见到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给斯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瘦削颇似林肯的人物。”
当斯诺结束陕北之行,那张在保安窑洞前,他把自己的红军帽递给毛泽东后,照的著名照片被公之于世后,在所附的说明中,斯诺称毛泽东:
“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人格方面,都以其宽阔的胸怀,办事认真,具有民主精神,对穷人和被蹂躏者富于同情,因而同亚伯拉罕·林肯多少相像。”
林肯解放美国黑奴,而毛泽东正在并最终将解放全体中国人民,正是出于这样的看法,斯诺多次把毛泽东和林肯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和陕北老乡
解放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平等思想,没有人可以高人一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区别。
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实践,都在力求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构建同志式的新型人际关系。由他和他的同志们,为之牺牲奋斗的中国革命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国家,一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公平的新型社会,广大工农劳动阶级扬眉吐气,获得了社会主人的地位,这表现在经济收入、财产分配、社会地位、政治待遇,甚至在称呼、礼节等各方面。
早在陕北苏区的采访中,斯诺就敏锐地发现“平等观念”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南京政府悬赏25万银元换取首级的毛泽东,经常溜溜达达走在保安街头的人群中,随意停下来和农民谈话,还认真地做手势,生怕人家听不懂。要不是有人提醒,斯诺根本想不到这个没戴帽子的高个子,竟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和小八路
在多次采访中,斯诺还注意到,毛泽东的伙食和普通红军战士一样粗陋,伙食标准一样是一天一毛钱。毛泽东请斯诺共进晚餐,经常是粗粮馒头蘸辣椒,还有一碗小米稀饭。终于等到一次豪华的“国宴大餐”,也不过一碗炒白菜,一盘西红柿炒辣椒,主食是小米干饭,西红柿还是因为来了客人,“周副主席从东线指挥部给主席捎回来的。”
即便是“红小鬼”,也就是那些幼年的红军小战士身上,也能普遍看到平等观念的影响。这些曾经备受侮辱和损害的穷孩子,一旦参加了红军,接受了我党我军的平等教育,就对原有旧社会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再难接受。
一次采访完周恩来,回到交通处的招待所,口渴要命的斯诺不想喝热开水,就招呼为他担任服务工作的两个红小鬼:“喂,拿点冷水来。”
喊了好几声也没人答应,特别是原本友好相待,还爱说爱笑的那个红小鬼,绷起脸,理都不理斯诺,另外一个也是如此。
陕北的“红小鬼”
我怎么得罪他们了?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交通处长李克农笑了,解释说:
“你可以叫他‘小鬼’或叫他‘同志’——但不能叫‘喂’!这里人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都是青少年抗日先锋队队员,他们为革命才到这里来,自愿给我们帮忙。他们不是伺候人的,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斯诺立即认错,改称红小鬼们为“同志”,并致以谢意,两位小战士很开心地为他送来了一碗凉开水。爱笑的那个红小鬼还一脸严肃地说:“你不用为这点事感谢一个同志!”
这让斯诺感慨不已,他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
曾经被禁锢于体力劳动、封建礼教和贫穷疾苦中的广大少年儿童,星星之火点燃起他们心中蓬勃的革命热情,被人尊重也是一种力量。
毛主席和广州造纸厂的工人坐在一条板凳上
一位叫张启祥的郑州铁路局老工人,解放后回顾历史,说:
“我十三岁给地主当雇工,出牛力,住牛圈,夏天晒去一层皮,冬天冻得手脚烂,吃糠咽菜二三年,没有得到一文钱;十五岁进了蛋厂当童工,起早摸黑干活,还要挨皮鞭;十八岁进铁路,吃的霉豆饼,穿的是破烂衣。地主、资本家这群狗豺狼,从来也没有把咱当人看啊!
毛主席的阳光雨露,把我这个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臭苦力’、 ‘穷工人’培育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成了党的干部。那还是刚解放的时候,段长找我谈话,要我当客运车长。我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去当车长,咱工人根本沾不上边,如今是共产党把管好人民铁路的大权交给了俺。”
从这个角度而言,平等是旧中国步入新中国的一道坎儿。
毛主席游湘江后在农家门口与小孩攀谈
解放初期,著名民主人士,也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患难之交柳亚子先生,曾对给他安排的服务员大发雷霆,因为他想吃黄瓜,可问题是那时候不是现在,反季节蔬菜非常常见。
这里多说两句,要不是“黄瓜院士”侯峰的努力,我们今天也很难吃到价廉物美的反季节黄瓜,遑论当年了。
服务员走了北京的几个菜市场,没给柳亚子买到他想吃的黄瓜,结果柳亚子抬手就给了这位同志一级响亮的耳光!
我们这位同志气坏了,我参加革命,就是因为地主老财、反动军阀和日本鬼子、狗汉奸欺负我,逼得我没活路,才投奔八路军,夺过鞭子揍敌人,新社会了,人人平等了,共产党拿咱当人看,你怎么还耍起威风来了?何况论打架,你打得过我吗?
毛泽东、朱德和柳亚子(右三)
他已经习惯了我党我军领导与部属,下级与下级之间这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对旧社会那种以上压下、以强欺弱的人际关系深恶痛绝。
可即便如此,我们这位曾经在部队里做过连队副指导员的同志,奔着高度的政治觉悟,不但没有回手给老先生来一下子,甚至连一句难听话都没撂就走了,只是很委屈地向上级报告情况。
这事很快就报到了周总理那里,总理借请柳亚子吃饭,批评柳亚子没有习惯新社会的人人平等,举了朱德总司令的例子,说你看我们朱老总影响大不大,职务高不高?可是啥时候见警卫员、服务员和司机、厨师等作服务工作的同志,不是和和气气,非常尊重的态度?他们做错了,你可以指出了,可以批评教育,但是打人在我们这里是绝不允许的!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既是我党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更是我党百年奋斗史的基本经验之一。
“七大”主席台上的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第二天,代表中共中央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