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一揽子举措,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要素保障。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据最新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7%,进入国际通行标准定义的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不仅是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我们必须在理念、产业、人才、政策、保障等方方面面融入“适老元素”,用更加完善的适老化改造从容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搭好架子,推进养老服务体系融合。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要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期”,因地制宜地“集中建”“毗邻建”“融合建”一批卫生院、养老院、福利院、休闲园、康养园,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同养老机构紧密对接,健全协作联动机制,让老人养老“在门口”、办事“少跑路”、看病“不折腾”;在城市,可以按照机构社区化、社区机构化思路,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养老机构,鼓励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分众化经营,让多元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套餐”精准服务老年人。
延长链子,推进养老关联产业融合。进一步延长养老关联产业链,推动养老服务从传统护理、疾病救治的“治已病”,向健康教育、常规养生、旅居娱乐的“防未病”拓展。要做深养老产业,依托温泉、农庄、中医药等资源,在原有观光、采摘、休闲项目基础上,开发中医养生、芳香康疗等新品牌。要做广养老产业,培育大健康、大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房产、金融、教体、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做新养老产业,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鼓励以房养老、以地养老、互助养老新模式,在多元化、多业态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优化里子,推进城乡适老功能融合。在城乡建设中,要提前预留项目的适老化改造空间,基建项目既要关注年轻有活力的群体,更要适合失能、失智、高龄、久病老人的刚性需要。尤其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要优先布局适老化配套设施,规划好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加装电梯、口袋公园、安全指引、移动支付、公共厕所、无障碍通道等,开办一批康乐食堂、活动中心等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助医设施。除了这些硬件条件,还要开发一批适老的APP、服务目录、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坑害老人的制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为老年人营造出更加安全、便利、友好的“软环境”。
兜好底子,推进养老保障政策融合。大力推动民政、卫健、残联、妇联、工会等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区的资源共用和信息共享,统筹衔接好长护险试点、失能补贴、养老保险、重疾救助、抚恤抚助等各类养老保障政策,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完善支持政策,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建设运营、用地用房、税费收费、融资门槛、购买服务等多方面给予养老关联产业更大支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商业补充、财政补贴、医保基金统筹等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加大公益彩票对养老事业的倾斜度,为老年人追求幸福晚年提供坚强经济保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事,唯有坚持系统思维、久久为功,更好地把改革发展带来的“新蛋糕”切给民生、切给养老事业,才能切实触发老龄社会活力、造福亿万人民。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