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美国总统拜登之前预告的:“2月16日,俄罗斯就会“入侵”乌克兰”,只有几个小时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会打起来吗?
我个人预测:俄罗斯直接攻入乌克兰,这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乌克兰发生“内战”,是有可能的。
2月14日,俄罗斯媒体报道,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草案已提交国家杜马。
上一次乌克兰“颜色革命”之后,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地区,俄罗斯、乌克兰和德国法国达成了《明斯克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全面停火,重型武器装备后撤、“地方自治”等等。
2021年4月开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对《明斯克协议》进行修改,他希望美国介入这两个地区,乌克兰在这之后又开始向乌东地区调集军力。
普京认为,乌克兰的行动就是撕毁《明斯克协议》,于是也开始向边境囤兵。事情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所以,从事情的脉络来说,这次乌克兰问题实际上是上一次乌克兰“颜色革命”的后续。
上一次乌克兰“颜色革命”,俄罗斯和欧洲是通过《明斯克协议》,把美国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最后互相达成政治妥协。那么这一次,如果欧洲和俄罗斯不想对撞,双方还是应该着眼于拉着乌克兰一起签订新版本的《明斯克协议》。
《明斯克协议》对乌克兰问题的各方来说,意义在哪里?我们以中立视角来看看。
对俄罗斯来说,如果和欧洲谈成新的《明斯克协议》,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自治”,那乌克兰作为一个整体,就不可能进入北约。乌克兰哪怕政治上再倾向于西方,也还是作为俄罗斯和欧洲的缓冲区存在。
普京之前提了三个要求:停止北约东扩、不在俄罗斯边境附近使用打击武器系统,以及将欧盟在欧洲的军事基础设施恢复到1997年时的水平。如果谈成新的《明斯克协议》,对俄罗斯来说,实际上达成的效果虽然比不上这三个要求,但接近。
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草案已提交俄罗斯国家杜马。这既是俄罗斯对西方的将军,也是向德国法国提出一个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路径:谈新的《明斯克协议》。
对德法等欧洲国家来说,如果签订新的《明斯克协议》,其实就是把美国排除在外。这符合马克龙呼吁的欧盟战略自主。同时,这也能避免和俄罗斯彻底撕破脸。如果开战,欧洲的资本和产业会大量转移到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都是利益受损的一方。
但德法面临一个现实问题,美国在欧盟在北约的影响力太大了。
对美国来说,当然不喜欢《明斯克协议》。如果俄乌开战,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决裂,美国拉拢欧洲,扩大美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就更容易了。
乌克兰一直希望美国可以提供实际的军事帮助,但我们看看美国实际上的表现是什么?
拜登一方面说:“俄罗斯2月16日,就会“入侵”乌克兰”。另一方面,拜登又说:“不打算派军队和俄罗斯作战。”美国和北约现在的确在备战,但军力都部署在乌克兰之外的几个周边的北约国家内。
一边拱火,塑造一个战争即将发生的氛围环境;一边说美国不和俄罗斯作战。这加大了欧洲人的危机感。欧洲的资本、产业转移,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获益良多。
对乌克兰来说,《明斯克协议》,国土内存在乌东地区这个“特殊”区域,作为一个完整国家是很难受的。
泽连斯基这批乌克兰政客,在之前拿这个做文章,调集乌克兰军力部署在乌东,他们就是像借着美国“改变现状”。但事情的发展显然已经脱离了这些乌克兰政客的掌控。
乌克兰问题发展到今天,泽连斯基这个乌克兰总统已经有点像局外人了。他邀请拜登去乌克兰,美国毫无反应。他要求美国出示“俄罗斯即将“入侵””的证据,美国也毫无反应。泽连斯基想投靠美国,加入北约。然而,现在美国已经不管他了,拜登想看到的是俄乌战争。
现实,对泽连斯基这个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来说,像是一个悲剧。
唯一能让乌克兰避免战争的,是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俄乌德法达成新的《明斯克协议》。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月26日是有可能的。
1月26日,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在巴黎开会,取得了“无条件维持停火承诺”的共识,也就是往新的2.0版本的《明斯克协议》靠拢。
在当时,尽管美国不断拱火,但当时连德国都没有跟进撤离大使馆人员。巴黎的会议实际上是出现了和平的曙光。所以我在那次会议后写了一篇,认为普京赢了,把拜登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接下去发生了什么?
2月1日,乌克兰议会几个议员展现美国等欧盟北约国家的国旗,独独没有乌克兰的国旗。这个动作就好像是衣服上打上logo,这些乌克兰政客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那些国家的代理人一样。
2月5日开始的俄乌德法在柏林的第二次会议,没有对外公布信息。
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晤,两个人中间隔着一张4米长的会议桌,这说明了谈判氛围。
紧接着在2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上阵,说:“2月16日,俄罗斯就会“入侵”乌克兰””。这句话一说完,十几个国家撤侨撤离外交官,乌克兰政客寡头一起往外跑。
如果把1月26日作为时间节点,乌克兰问题第一阶段普京赢了。但1月26日到2月16日这第二个阶段,毫无疑问是拜登赢了。俄罗斯还没真的动手,但现如今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俄罗斯已经动手了一样。
德法作为欧盟核心,他们的选择也已经清楚了,欧盟战略自主是不可能的。
接下去,无论事情往什么方向发展,美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对俄罗斯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了:从俄乌边境撤军的同时,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等地区“做文章”,在乌克兰问题上和美国开第三阶段。
对俄罗斯最好的结果,是通过乌东地区的乌克兰“内战”,走到谈判桌签订新的《明斯克协议》。对俄罗斯最不好的结果,是西方不承认乌克兰“内战”,咬定俄罗斯“入侵”,从而严厉制裁俄罗斯。最后导致俄罗斯和欧盟关系破裂。
至于说走到“俄罗斯和西方全面大战”,是最不可能的。俄罗斯经济上打不起。
美国还是厉害啊,对欧盟掌控如此之深。乌克兰内部全都是窟窿。拜登靠着一张嘴就赢了。马克龙面对这个局面也应该死心了,欧盟战略自主就是个笑话。
乌克兰问题发展到今天,我们中国网友也看明白很多事情了。千万不能让周边局势,发展到美国带着小弟堵在我们家门口的那一天。
对峙过程中,乌克兰的资本和产业跑了。大家觉得如果发生到堵门那种程度,韩国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会不会跑?会跑到哪里去?
我还是那句话,台湾就是中美胜负手。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