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军事 >最可爱的人 >浏览文章

导读
李淑芳没有过多解释。她辞掉企业董事长后,一门心思扑在国防教育事业上。“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拥军,我很知足,也很快乐。”

倾情构建大双拥格局 董立鹏摄

1.衣:旧衣能穿不换新

穿了12年的西服

凌晨4点,天上繁星点点。李淑芳穿着一件洗得略显发黄的乳白色西服,搭配一条便裤,骑行在去往单位的路上。这件穿了12年的西服早该淘汰的,但一次走访经历深深触动了她,从此也改变了她的一身“行头”。

2013年8月1日,李淑芳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来到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肖寨门镇西山村肖福臣家,了解到他和妻子、孩子患病多年,因病致贫的情况后,身为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李淑芳深受触动,她动情地对随行的同事说:“咱们少买一件贵点的衣服,可能就够这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回到家里,李淑芳立即翻箱倒柜,整理服装鞋帽,把原来准备淘汰的8件衣服、3双鞋、2顶帽子收拾利索,放回衣柜。从此,她改变穿戴观念和习惯,只要旧的还能用,就坚决不买新的。

一次活动中,女儿陈美霖的一位同学见李淑芳衣着简朴,便对陈美霖说:“李阿姨是企业家,又是基金会理事长,怎么穿得这么土啊?”陈美霖回家告诉母亲,李淑芳笑答:“土比洋好!”

2019年7月8日,李淑芳应邀到北京101中学主持“全国百万少年抒写国防”活动启动仪式。同事劝她:“这次活动人多、场面大,穿戴还是要体面些。”李淑芳这才临时买了一套新衣服。

李淑芳在衣着上对自己“抠门”,在拥军事业和国防教育上却毫不吝啬。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公募筹集资金,为基层部队做了不少实事。在李淑芳看来,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出把力,就是幸福。

2017年3月17日,在基金会和李淑芳支持下,志愿者高磊发起网上公益募捐,首日捐款突破2万元,为修缮村里革命历史展馆的8旬老兵孙德山提供资助。

2020年1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李淑芳和同事们在3天时间内采购了大量桶装酒精等抗疫物资,连同一台救护车一起捐赠武汉。

工作人员分批军训 逄增宝摄

2.食:旅行食品随身带

装满快餐的小皮包

熟悉李淑芳的人会发现,她喜欢随身带一个黑色小皮包。里面装的东西,很多人却猜不到:面包、蛋糕、矿泉水和资料、签字笔、笔记本。说起来,这个包还有一段来历。

2017年12月,李淑芳和同事到北京参加“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主题活动。列车早7点20分到北京站,两人来不及吃早餐,打车就往会场赶。上午活动结束后,两人又错过了吃饭时间。从那以后,李淑芳手上就多了一个装满各种小食品的黑色随行包。

令人感动的是,全国11个省份、3.9万多公里边海防沿线的“地方风味”小食品,都装进过这只随行包。

从2012年创办全国第一家国防教育基金会开始,李淑芳相继发起成立辽宁省14个地市的国防教育基金会,创建了8个国防教育基地,召集热爱国防事业、积极参加双拥活动的志愿者开设“辽海讲坛”,组织讲师团深入130多所学校开办国防教育讲座。“有时实在太忙,顾不上吃饭,就用包里的东西对付几口。”李淑芳说。

然而,对官兵和退役老兵的饮食,李淑芳却特别上心。逢年过节,她总是和女儿一起带上米面油等,慰问身患重病和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

2015年11月,基金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发起“名厨走边防”活动。李淑芳与几位拥军名厨一起,远赴西藏、新疆,走进边防连队,手把手为官兵传授厨艺。在神仙湾边防连,名厨们与炊事员一起用军用罐头搭配白菜、萝卜、土豆等冬储菜,不仅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猪肉大烩菜、回锅肉等菜品,还教会边防连队的炊事员一菜多做、常菜精做、肉菜鲜做。“菜盘子连着战斗力。能为边海防部队官兵的菜盘子作贡献,是我们的福分。”李淑芳常常对身边的同事们说。

李淑芳3次进西藏,几位名厨为边防哨所官兵传授了20多种大锅菜、20多种菜品和11种主食的烹饪技艺,先后为27个基层单位培训580多名炊事员和给养人员。

国防教育进校园 晏宏程摄

3.住:放弃别墅干大事

8口人“挤”在一起

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改变了李淑芳后半生的走向。

提及2011年春节到国外旅游的那段经历,李淑芳至今心有余悸。“机场突然枪声不断,往舷窗外一看,只见旅客惊恐地四处奔逃……”李淑芳很快得知,一家人乘坐的飞机刚着陆,就赶上了当地发生暴乱。

当地的中国大使馆第一时间收拢华人,几经辗转,将大家安排到相对安全的机场避难。当从广播里听到祖国派来专机接送大家,李淑芳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从那一刻起,她便决定为国防事业做些事情。经过一年多紧张筹备,她把企业交给女儿打理,拿出准备购买别墅的资金,成立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社团运营的国防教育基金会,担任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当时买别墅的定金已经交了!”放弃别墅干大事,李淑芳无怨无悔。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拜访李淑芳,推开她的家门,眼前的简朴超出了想象。李淑芳和亲家母、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两个外孙三代8口人,挤在一个三居室里。

对门邻居刘女士介绍:“这栋楼各家住户,只有李大姐家装修最简单。”起初,有人善意提醒:“这些年辛辛苦苦赚钱多不易,家底一下拿出去,可得想好啊!”也有人表示不解:“企业经营顺风顺水,正是赚大钱的时候,搞啥基金会?”

李淑芳没有过多解释。她辞掉企业董事长后,一门心思扑在国防教育事业上。“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拥军,我很知足,也很快乐。”李淑芳说。

“一家三代8口人住一起,不闹矛盾吗?”面对提问,李淑芳道出了两条体会:一是在家里不谈工作,只讲亲情;二是一家人相处不争长短,多讲信任。基金会秘书长何文新在一旁幽默地说:“其实还有一条,理事长每天早出晚归,在家里待的时间不多。”

4.行:爱上了共享单车

出差首选普通快车

炎炎夏日,李淑芳坐在沈阳市市政府广场的马路边上,身旁停着一辆共享单车,衣服几乎湿透。

去年八一建军节前的这一幕,几乎是李淑芳平时市内出行的常态。她要到有关部门商定走访慰问退役军人的具体事宜,女儿考虑到路程较远,想安排司机送她,李淑芳一口回绝:“还是骑车好,既响应绿色出行号召,还能锻炼身体。”她从担任理事长那一天起,平时上下班总是骑共享单车。市内路程远的地方,哪怕换骑一辆电动共享单车,她也很少乘坐小汽车。

李淑芳每年往返北京二三十次,她最喜欢乘坐普通快车:晚上发车,次日到达。“白天可以做更多事,还省住宿费。”李淑芳对自己“斤斤计较”,涉及拥军总是“大大方方”。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她担任理事长不要工资,也从未领取过任何补贴。

3.9万多公里边防线上,留下过李淑芳风尘仆仆的足迹。2016年8月,她和同事带领辽宁省歌剧院演出人员一行30人,到某海防部队慰问演出。演出结束时已经到了晚上9点多,得知还有战士站岗执勤,她又组织演员分赴各个哨位。有一个哨位在山顶,紧邻大海。她和同事一起陪伴3名演员走在崎岖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爬了一个多小时。漆黑的夜里,战士孤身一人站在哨位上面朝大海、身姿挺拔。当演员为哨兵献歌那首《为了谁》,歌声飘荡在哨所的夜空,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

拥军何惧山高路远?李淑芳在双拥工作、国防教育中作出突出贡献,这些年她相继荣获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辽宁省国防教育贡献奖、辽宁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在她带动影响下,女儿陈美霖也投身拥军实践,先后荣获辽宁省第三届感动军营人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

“拥军事业不能只靠一个人!”让李淑芳感到欣慰的是,基金会影响越来越大,拥军志愿者已达1.5万多人。

关爱老兵公益行动 郜建伟摄

双拥情·“父女情”

■何文新 文/图

得知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德山(左三)所在村革命历史展馆急需修缮,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借助公益平台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募集善款4.8万余元,帮助老人完成了修缮展馆的心愿。

在捐助过程中,基金会理事长李淑芳(右三)与孙德山老人共同开展活动,结下了浓浓的双拥情、“父女情”。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