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
欧洲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剧变,我们远远观望,需要认真思考。
我们的生活也正在发生巨变,不知不觉,太多意想不到。
其中一个,根据国新办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两个亿,其中,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16%。
什么意思?
全国总就业人口约9亿,也就是说,大街上你看到的平均10个劳动力中,至少有两个,就是灵活就业人员。
这么高的比例。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就有不少。
我也知道,很多人也有担忧,甚至不无揶揄。
比如,在一些人看来,“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什么灵活就业,其实都是无奈的选择”,等等。
不排除有这样的个例。但2亿人的庞大规模,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我相信,如果都是负面的,中国经济断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中国社会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稳定。
其实,按照一些专家的看法,灵活职业占比高,是一个国家经济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这是有数据来支撑的。
在日本,按照统计,灵活就业人员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已达40%;美国,作为灵活就业的发源地,所占比例也已超过34%;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国家,灵活就业人员所占比例都超过30%。
中国灵活就业人口,虽然总规模达到了两亿,但考虑到9亿的庞大分母,比例只有22%,其实还不算高。
在发达国家,为什么灵活就业的比例这么高呢?
至少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我们的分工,越来越精细。
经济全球化,分工自然越来越精细,为降低成本,一些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被剥离至组织外完成。于是,劳动派遣、外包、兼职、实习等形式的出现,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数字经济,正方兴未艾。
数字经济的神奇,我想,是以前人类无法想象的。数字经济兴起的结果,自然是产业的深刻变革,同时是就业的全新需求。
比如,优步、滴滴,我们以前能想象吗?一天24小时都有需求,员工又不是企业正式职工,这就对司机队伍的人员规模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可以居家办公,可以不8小时工作制,甚至我们可以使用不同语言,但不妨碍我们为同一家企业工作,而互联网技术,又为企业管理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手段。
灵活就业,就是一个巨大“蓄水池”。通过这种新形式,一些发达国家较好地处理了产业转移后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成功完成了低端制造业向第三世界国家的转移。
按照一些专家的看法,我国要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蜕变,也绕不开对低端制造业的淘汰,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来锻造自身的实力。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就显示,2021年,中国有超过6成企业使用灵活用工,同比上升5%。在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中,灵活用工员工人数占总用工人数平均比例为25%,超过4成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人数占比超过30%。
另外,必须看到,过去两年的全球疫情,让我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六稳六保”第一个,就是“稳就业”。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的蓄水池、缓冲器,灵活就业的发展,影响着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大局。
从我国自身国情出发,灵活就业也有着促进乡村振兴、县城振兴的深远意义。外卖骑手是灵活就业的代表之一。《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平台上近6成外卖骑手,都是在省内就业,灵活就业对于吸引劳动力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作用不言而喻。
对于那些出省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外卖骑手也是他们很多人的理想工作。报告显示,近8成美团骑手为农村户口或“农转非”,他们的月均收入比农民工平均水平高出13%。
历史规律和现实考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灵活就业在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均衡发展中,势必扮演关键角色。灵活就业的比例不断提高,也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趋势。
(二)
这是一件好事。
但对灵活就业,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有疑虑?
我想,这也跟国情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当年的下岗潮,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我们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单位意识”,不管你多有钱多了不起,但你没有一个稳定靠谱的单位,多少都有一种不安全感。
但一旦灵活就业,往往失去了这个单位,一些人难免担心,自己会不会没有保障,成为社会抛弃的对象。
这就需要采取切实的行动,破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这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不管从事哪个职业,不管是固定工作还是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必不可少。
在这方面,欧美国家已经有一些先例。比如在英国,政府把优步司机认定为“非雇员工人”,虽然区别于享有完整社保权益的正式员工,但也不完全是自雇者,平台要为他们提供最低工资等基本权益,既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又兼顾了用工灵活性。
中国也在采取行动。
去年7月,人社部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了类似“非雇员工人”的“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概念。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相当于为后续灵活就业人员上社保奠定了法理基础。
说到社保,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我国传统的社保体系,是跟劳动关系绑定的,单位要给劳动者交社保,就得把劳动者认定为员工,然后缴纳医疗、养老、工伤等五险。
但如此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数,如果要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缴纳五险,可能会使整个行业发生动荡,最终受损的,是包括劳动者在内的各方利益。
西班牙去年就规定外卖骑手和平台存在劳动关系,要求平台为骑手缴纳全部保险,结果引发一些外卖平台退出、大批骑手失业,最后,不少骑手自己发起抗议,要求政府修改法律,让他们自主选择身份。
因此,要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就必须探索一种既能满足劳动者保障需求,又兼顾行业承受能力的方案。
所幸,随着“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概念的提出,灵活就业人员也与正式员工一样,成为一种被法律承认的劳动形态,这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不再被排除在排除在社保体系外,他们也是可以上社保的。
随后,我国人社部也顺势推出了针对这类人群的专属社保——“职业伤害保障”,终于,社保不再是正式员工才能享有的福利。
人社部在去年的例行吹风会上透露,职业伤害保障,定位为社会保险,由政府主导,在工伤保险的大框架下实施。除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同城快递骑手等职业,也在试点范围内。
通俗点说,这个保障,就是专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特别设计的工伤保险。
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人社部之所以把工伤保险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的试验田,背后有几点原因。
第一,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以户外工作为主,工伤保险是他们最需要的险种;
第二,工伤保险一直都是用人单位缴纳,不需要劳动者交费,所以这个新社保,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基本没有影响,能最大限度保证改革能平稳过渡;
第三,对于平台和相关的第三方企业来说,将工伤保险先独立出来上保,也不至于一下子增加太多用工成本。
可以看出,职业伤害保障,是一项充分平衡了各方利益的政策,既解决劳动者的燃眉之急,又兼顾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我国政府高瞻远瞩、精准施策的治理思维。
实事求是地说,相对于最初几年的野蛮生长,近年来,灵活就业者的职业发展、收入保障、安全卫生、职业关怀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平台企业的努力,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年前,人社部召开行政指导会,对美团、饿了么等11家头部平台企业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阶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
政企联动,同频共振,人文关怀,这才是着眼长远。
(三)
我总认为,灵活就业,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但对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却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我们有进步,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最后,怎么看吧。
第一,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灵活就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正成为就业的支柱之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就业,释放了生产力。
更要看到,灵活就业,是很多农民工初入城市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不少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它既给再就业者提供了新机会,也让大都市的年轻人有了人生奋斗的新起点。
第二,灵活就业绝对不是失业。
大家一定要清楚了,这是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如果借口新形式,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注定走不长远,也必定会为这个社会所抛弃。
做好社会保障,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功德无量。
第三,我们应该鼓励更应该包容。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和漠视。只要我们正面现实,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中国灵活就业就会越来越好,中国经济的动力也必然越来越强劲。
这样的中国,上下同心,可期!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