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中美之间的高层对话频率明显增加——
6月10日,魏凤和与美国防长奥斯汀举行会谈;
6月13日,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会晤;
7月5日,刘鹤应约与美国财长耶伦通话;
7月7日,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通话;
7月9日,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G20外长会期间会晤。
短短一个月时间,中美负责国防、安全、经济、外交事务的最高官员接连会晤,而且中方基本都是“应邀”对话。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要知道,当前中美关系的节奏主要还是掌握在美国手里的,美国人的主调是“竞争”,所以中美之间始终以对抗为主。
但现在美国突然发起这样密集的接触,由一味打压,转变到积极互动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对华政策出现调整了!
为啥调整呢?
主要原因,美国国内经济问题压不住了。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6月CPI同比涨幅达9.1%,再次刷新40年来纪录,白宫都不得不承认通胀“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伴随着高通胀,美国的经济衰退迫也迫在眉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发布报告,将美国2022和2023年度GDP预期增速大幅下调,甚至有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美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技术性衰退”,真正的衰退已经不远了。
更进一步的,经济问题一爆发,外部问题就顾不上了。
我们看美国最近的口风,除中国外,拜登在美国全球最头痛的三大问题上表现出了什么倾向?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媒最近在密集制造“预期”,渲染美国“未必能长期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水平”,已经流露出让泽连斯基自生自灭的意思了。
——在伊朗问题上,拜登屈尊亲访中东,主要是寄希望于促成中东各盟国抱团替主子分忧,换句话说,美国想淡自己在对伊威慑中的作用,让小弟们上。
——在朝鲜问题上。尹锡悦上台惹得朝鲜方面接连试射导弹,但美国没有选择和朝鲜争锋相对,也没有强势制裁,而是选择息事宁人,向中国求助。
这几大动向,无不说明了,现在美国在外部问题上是在搞“战略收缩”,希望赶紧把几个大包袱甩掉的。
为啥要甩包袱?因为哪怕拜登在外交上出了成绩,也对国内民意支持度毫无帮助,能拉升民意的,始终只有经济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现在拜登的重心必须回归到经济上去。
但无论是美国的经济问题,还是俄伊朝问题,又都绕不开和中国的合作。
既然绕不开,那么在这个内政外交的艰难时刻,拜登就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妥协,暂缓和中国的对抗。
于是,就有了美国主动发起的这一系列的对话。
然而,博弈是双方面的,美国可以决定出牌的节奏,中国这边也有中国的态度。
在此次G20外长会上,中国态度就已经完全变了!
在7月9日王毅外长和布林肯会晤前,中国方面主要铺垫了三件事。
其一,定调子。
G20会晤前,新华社连发三篇雄文,犀利揭穿美国霸权的三重幻象:
“无敌幻象”——美国“无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个纸老虎。
“道义幻象”——美国不是“正义化身”,没资格对其他国家说三道四。
“团结幻象”——美国与盟友貌合神离,越来越混成认不清现实的孤家寡人了。
既然戳破了这三层幻象,中国的意思也很清楚——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美国没有资格对中国威逼利诱、指手画脚,最好把自己的位子摆正一些!
同时,在近几个月的双方接触中,对于中国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我们也有了三句话的铺垫——
第一句话,是中国防长魏凤和在香格里拉对话上说的:“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不惜一战”。
第二句话,也是由军方直接向美方划线的:“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水域”。
第三句话,是外交部就美国建“护栏”提出的警告:“中美关系的护栏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通过这三句话,中方的态度也就出来了:中国的底线清晰,已经做好了中美翻脸的准备!
这种“咄咄逼人”的强势态度,这种在中美关系中定概念、定规则的做法,可以说在中国近40年的外交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
第二,展示武力。
美国习惯在会前搞极限施压,特别是拜登,每逢中美大会,必然要挑动台湾问题,比如这次会前,就安排了美国佛州参议员“访台”。
但现在中国不惯着了,美国议员抵台当天,东部战区直接在台湾周边海空域组织了一场实战化演练,然后国防部出来点题,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这就是对应中国的底线问题,在向美国展示决心和能力。
美国如果不打台湾牌,当前根本没有什么同样量级的牌可以打;但是如果美国一直操弄台湾议题,一直在强化对台湾的军事和外交支持,中国的态度摆在那儿,很有可能直接将政治对抗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那个时候,美国不仅将永远失去台湾这颗战略棋子,再难在太平洋方向制衡中国,还得面临乌克兰、台湾两线作战、两处无法收场的局面。
所以这也是一种警告:美国每动一次台湾这步棋,中国就有理由在台海地区搞一次巡航或演习,美国不能越过红线,但每一次小动作,无疑都会让军事统一的天平向大陆这边倾斜。
第三,带节奏。
咱们很清楚,每次国际峰会上,美国都会借着俄乌问题来搞政治要挟那一套,中国每次被迫应战,都显得很被动。
怎么应对呢?
咱们这次的策略是先发制人——王毅外长在和布林肯会晤前,先后会见俄罗斯外长、欧盟外交代表、印度外长等几大势力代表,高调传达了一个信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西方的制裁不正当、不合法,不会持续太久!
这个立场在谈之前先摆出来,就是明着告诉布林肯,中国根本不认美国所谓的“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逻辑,美国占据“大义”逼他国站队的做法,在中国这里行不通。
本来美国是希望借着这些重大的国际峰会,以在乌克兰问题上跟不跟随西方的立场,将各国分为两大阵营,但现在中国先把立场摆出来,美国再搞“道义领袖”那套就行不通了。
所以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策略成功避免了美国将G20外长会变成一场“一边倒的比赛”。
之前的中美会谈,不是没谈出什么结果,但最后美方基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谈判成果根本没落实下去。
这次会谈,咱们也不跟美国瞎掰扯什么大方向了,都是往细了说。
比如列清单。
2021年7月中美天津会谈时,中方曾经给出了两份清单,包括要求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但美方在落实整改上,并没见什么大动静。
于是,在这次会晤时,咱们又加码了,直接提出了四份清单,在原先两份清单的基础上,新增了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
清单数量更多,内容更详细,范围也更大了,既有布置作业让美国改正的,也包括气变、公共卫生等美国不得不与中国合作对话的领域。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已经在尝试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了!
要合作,就按中国的清单来解锁合作的层次。
不合作,中国也奉陪,反正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市场,而美国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需要中国商品多于中国需要美国市场,最后就看谁能熬呗!
再比如提要求。
对于中美此前对话达成的“四不一无意”之类的共识,既然美国人不知道怎么落实,中国就详细地划道,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就好比美国既然不支持台湾“独立”,那么在行动上,掏空歪曲“一个中国”是不是错了?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是不是该停了?打“台湾牌”阻挠中国统一的政策是不是就应该转变了?
反正中国的要求详详细细摆出来了,美国要建“护栏”,怎么建,这就是在手把手地教作业了!
这次会议真正的重头戏其实是在会后,有两个风向标事件。
其一,美国被打脸。
此前拜登曾公开表示,计划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只不过时间没有确定。
但那次中国外交部打脸是一点没客气,直说暂时没有和拜登会谈的打算。
结果此次中美外长会的第二天,布林肯就迫不及待地单方面对外宣布,预计中美领导人将在未来几周举行会晤。
然后外交部的打脸又来得很及时:中美两国元首保持交往十分重要,具体应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共同商定,并为此营造有利条件和氛围。
翻译过来就是,对会谈我们持开放态度,但当前没有谈的打算,因为美国没有表现出具体的诚意,还不到谈的时候!
美国的焦虑和中国的气定神闲,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中国无疑是更有优势的一方。
中美都希望缓和关系,所以中美领导人最后一定会坐下来谈,但什么时候谈,中国并不着急,反正清单和要求都给出来了,美国怎么做,就看你内政外交的问题有多紧迫了。
其二,美国盟友的转向。
王毅外长和布林肯会晤前后,会见了美国的多个盟国外长,各方的对华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比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了三个很重要的点:欧盟坚持战略自主;一贯认为欧中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愿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同中方开展更多战略协调与合作。
“战略自主”是在表明欧盟在中美竞争中的“中立”态度,“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是在表明欧盟希望对华合作的意愿;“战略协调与合作”则是在向中国表明欧盟不搞阵营对抗的诚意。
这无疑就是中国在中欧关系上,最希望听到的三句话。
不光欧盟,突然懂起事儿来的,还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表示,面对澳中关系的一些复杂因素,澳方无意放大双方分歧,无意参与围堵中国,澳政府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希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使双边关系趋于稳定、互惠互利。
这又是一个积极信号。
巧的是,在中美外长会后的第三天,推迟许久的中韩自贸协议第二阶段谈判也再次重启了,韩方代表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后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谈判”。
无论是欧盟、澳大利亚还是韩国,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突然对华示好,像澳大利亚这样头铁的老阴阳人,前不久还一幅强硬到底的姿态,现在居然也要重启双边关系了,这背后是谁在推动?谁在让步?
美国“三大幻像”穿帮后,这个世界的风向,终于开始变了!
一个是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是不允许拜登向中国作出明显让步的。
另一个,则是美国需要制造对抗中国统一战线的表象,斗不斗争的,都得是一幅带头反华的姿态,不然盟友们就散了。
所以拜登一边在“求对话”,一边反而在中国周边海域变本加厉,疯狂试探。
进一步,退两步,这是美国自身的政策局限,哪怕换一个总统,也无力改变这种僵局。
而站在中国的角度,从去年三月安克雷奇会议上,杨洁篪那句“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地位发同中国谈话”开始,中国就一直在主动出击,试图将美国从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上打下来。
G20外长会上中国所展现的主动、灵活外交,中国开始给中美关系定概念、定规则、定清单,就是中国“从实力地位出发”和美国谈话的一次尝试。
现在中国的作业已经布置下去了,是战是和,年底的选举还要不要再抢救一下,就看拜登的智慧了!
以上文章来源于戎评,作者戎评说策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