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军事 >最可爱的人 >浏览文章

导读
此花无日不春风。马路边、公园里,随处可见月季的身影。为什么老人独爱月季花?担任陈继周司机多年、常陪老人种花的退伍老兵肖晗这样解释:“月季花好养,虽然喜阳爱暖,却不嫌土壤贫瘠,不怕气候变化,插条就能活。”

101岁老红军陈继周——

一年向阳四时春

■解放军报记者 张 蕾 通讯员 徐 晶 牛贺宁

2022年1月1日,元旦。一大早,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送来一大束鲜花,为老红军陈继周庆祝生日。花束中,有几枝灿烂的月季花。

月季花是陈继周最钟爱的花。他的家中有一座月季常开的小花园,离休后的大部分时光,他是在这里度过的。小儿子陈芝民说,父亲每天会戴着草帽,搬上小板凳,拿着锄头、剪刀等工具,到小花园“上班”。他精心种植了十几个品种的月季花,花儿开得繁盛、热闹,小花园四时常“春”。

此花无日不春风。马路边、公园里,随处可见月季的身影。为什么老人独爱月季花?担任陈继周司机多年、常陪老人种花的退伍老兵肖晗这样解释:“月季花好养,虽然喜阳爱暖,却不嫌土壤贫瘠,不怕气候变化,插条就能活。”

老红军陈继周的人生,正如四季盛开的月季花,朴实平易,坚毅从容。

图①:陈继周1960年留影;图②:陈继周离休后留影;图③:上世纪70年代,陈继周在一所军医学校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向阳而生

“战场上的军医,要竭尽所能为党为部队保证战斗力”

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陈继周向干休所捐赠了一件特殊的物品。那是一个已经褪色的咖啡色外科手术包,里面有手术刀、止血钳、镊子、剪刀等手术器械。

穿越枪林弹雨,陈继周将这个手术包珍藏在身边数十年。它所承载的,是老人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经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救死扶伤。

1921年出生于四川南江的陈继周,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12岁那年,母亲拉着他找到红军队伍,希望寻条出路。母亲在后勤部门缝补浆洗,陈继周来到战地医院当司药员,负责跑腿、挑药品担子。有饭吃、有衣穿,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如冬日阳光一般,温暖着母子俩的心。

长征开始,裹着小脚的母亲难以同行。分别之际,她反复叮嘱陈继周:“万事小心,照顾好自己,听党的话。”

长征中,陈继周跟着队伍三过草地。眼见身边的战友一个个负伤、生病,由轻伤、轻症转为重伤、重症,他急得整夜睡不着觉,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医护知识,帮助受伤战友减轻痛苦。

1938年,勤奋好学的陈继周被推荐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医疗训练队学习。“说是去学习,实际上是参加战场救护。”只上过2年小学的陈继周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暗暗和队里几名中学学历的战友“较上了劲”。白天,他跟在医生身后,认真观察每个治疗步骤;夜晚,他在幽暗的煤油灯下背记理论知识。6个月学习期满,陈继周的成绩排在全队第二名,留在129师卫生部工作。

邓小平曾说,治好一百个伤员等于恢复了一个加强团。担任主治医生后,陈继周一心扑在工作上,“上午巡查轻症病人,下午照料危重患者,夜间开展复查工作……最多时我一个人管护着300多名伤病员,感觉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因工作表现出色,陈继周被129师卫生部评为“模范医生”。

模范不模范,伤病员说了算。陈芝民回忆,父亲常对他们说:“战场上的军医,要竭尽所能为党为部队保证战斗力,不光要救死扶伤,还要做伤病员的‘保姆’,要有为病人提便壶的觉悟。”

陈继周的大儿媳、医生别爱桂告诉记者,他们家两代行医,公公、婆婆都是军医,他们的4个子女有3位也是军医,“谨遵老爷子的教诲,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向下扎根

“对于读书学习,我是贪心的”

陈继周家中的书柜里,大部分是厚厚的医学书籍。窗外飘来月季花的清香,窗内的老人埋首书丛。此时的陈继周,一如当年战场上那个小卫生员,在读书学习中奋力汲取生命的养分。

“对于读书学习,我是贪心的。”陈继周曾在自述中提到,因幼年家贫无法读书,加入革命队伍后,“总想多学一点、学快一点、学精一点”。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陈继周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没有医学教材参考,他就背记药品说明书;听说老乡家中有家传的医书,他翻山越岭跑去求借……

“读书学习,父亲用的都是‘笨’办法。无论条件多么恶劣、环境多么艰苦,他从来不甘落后。”陈芝民告诉记者,为弥补年少失学的遗憾,补上文化知识,上世纪50年代,陈继周在原第二军医大学后勤系进修期间,报名参加了初中班。“开饭时间,他不去食堂,而是窝在宿舍啃干粮,边啃边读书……学不懂的数学题,他把每一个解题步骤抄写下来,反复背诵。”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陈继周常常教育子女,“不懂就要多学,学不懂的先记住,记住了就会在脑子里转圈,慢慢就能琢磨明白了。”

抗日战争时期,陈继周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六所所长,一度因伤病员多、医护人员培训进度慢、工作局面迟迟难以打开深感苦恼。上级领导见状,送给他一本《大众哲学》。最初接触这本书,陈继周感到“一头雾水”。结合工作深入研读,他的思路渐开。利用书中提到的方法论,陈继周妥善解决了不少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之间的矛盾。

在战场上不断成长,在书籍中求索真知,如同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的月季花,陈继周的人生始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四时常开

“为党为人民,就是不给待遇也要勤勉工作”

因革命战争年代环境恶劣,长期吃不饱饭,陈继周落下严重的胃病,中年时不得不做了胃大部切除。陈芝民说,手术后,父亲忍痛坚持锻炼,又多为党工作了20余年。

“他从来不因个人原因影响工作,从不回避困难,工作起来没有周末。”93岁的离休干部范国恩一直记得老首长陈继周的严格和细致,“对待工作,他一点不含糊,每一个字都会仔细推敲。”

“取得了成绩还要继续前进,该怎样形容?我们冥思苦想,最后用了‘不要趴在成绩上’。”范国恩回忆,当时他是一名助理员,为准备医学会议的材料,陈继周带着他深入医院调查研究、认真撰写,几次推倒重来。

工作上认真负责的陈继周,从不在个人生活上向组织提要求。陈芝民告诉记者,父亲不把名利搁在心上。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参军早、资历老的陈继周被授予上校军衔。有些部下认为他可以争取更好的待遇,陈继周却说:“被授予军衔,是组织上给予的信任,我心存感激。为党为人民,就是不给待遇也要勤勉工作。”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陈继周的一生,就像他喜爱的月季花一样,不管环境变化,不惧四季更迭,绽放自己的光彩。

陈继周的大儿子陈志渝在部队医院的放射科工作。担心工作环境对身体有影响,他曾找父亲希望换到行政岗位,被陈继周拒绝。他对儿子说:“你学的是这个专业,就要用技术服务病人。你走之后,这个工作谁来做?”后来,陈志渝一直在这个科室工作到退休。

“严谨做人,踏实做事。”陈继周总是这样告诉肖晗。2013年退役后,肖晗走上创业路,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如今,肖晗也像老首长陈继周一样,爱上了养月季花。他家的阳台上,常年摆放着几盆月季,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