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 style="visibility: inherit;">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近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人们忍不住担忧,这一波疫情是否会以比冬天更凛冽的姿态到来。不可否认,变异后的病毒高传播性和低毒性,大疫三年后社会层面普遍的疲惫、焦虑和压抑,以及一些地区防控措施副作用的累积等,这些都切切实实影响着社会大众对疫情防控成本和收益的认知。加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观念和认识问题、能力问题、利益问题,在政策执行上产生了走形走样失误,发生了个别乱象。经互联网放大后产生的心理刺激,又带来了认知和立场上的紧张对立。问题困难需要正视和解决,但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不能否定。从实践和整体来看,我国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只要比较一下主要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经济增长的变化数据就很容易看清楚。过去三年来,正是我国所采取的防控政策使我们付出了远小于其他国家的生命健康代价和经济代价,只是对每一个普通个体而言,这种公共层面宏观收益的感知就像对空气一样习以为常,而对自身日常的不便印象要显得更为深刻,这种认知不对称普遍存在。回顾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但疫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还是超出了人类以往的认知,绝大多数国家无法像防控其他病毒一样防控新冠病毒,于是病毒在不断传播,疫情的冲击一轮接一轮。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整个中国的一次大考。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从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从无私奉献的社区志愿者到稳产保供的一线工人,还有无数自觉遵守防疫要求、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广大群众,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出力。正是因为举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迸发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推出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最新出台的二十条优化措施,目的都是更好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疫举措千条万条,目的只有一条,就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一以贯之,在防控和发展之间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优解。回想1947年,毛泽东同志离开延安转战陕北时,他在极为险恶艰苦的环境里题词:“光明在前”。此刻,人们最关心期待的,同样是一个回归正常生活秩序的决定性的节点或拐点。中国是个大块头,有特殊的国情社情,“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些都决定了防控的持久性复杂性艰巨性,难以用一个时间、一个标志科学地给出“预言”。不容易,绝非不做。应该看到,科研人员的攻坚、基层防疫工作者的守关、普通人参与家园的坚守,让整体形势越来越接近这个“光明”的目标。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党员干部的行动作为在疫情防控中对人民群众而言最为直观。解释政策支支吾吾,简单问题讲得模模糊糊,纾解难处没有回应,动辄“一刀切”“层层加码”,甚至“一封了之”,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对政策的信心和耐心。科学精准是防疫重要的打法,团结群众是关键的任务,知重负重是必要的作战本领,把该管住的管住,该放的放开,考验的是干部担当和水平。一个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只有把党员干部这面旗子立好,理解民生疾苦,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不确定中多给人以确定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家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才能巩固我们的团结,提振我们的士气。疫情防控一定是科学的不是盲动的,一定是与时俱进而非一劳永逸。去效仿自欺欺人的“躺平”抗疫,听天命、撞大运,拿生命作儿戏,只能葬送来之不易的抗疫局面,让迄今为止每个人付出的巨大牺牲付诸东流。光明在前,我们终会成功。中国人民是在新时代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人民,在大多数国家被狡猾病毒“难”倒的今天,我们应该有充足的信心和决心、耐力和定力,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