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焦点 >社会热点 >浏览文章

导读
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都是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一个相对最不坏的决定。


1)这两天,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防疫问题上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其实,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我一直支持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因为单从保护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来说,这是最保险的做法。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内部关于防疫政策的争论有多么激烈,大家都看到了。防疫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防疫的成本和代价是真实存在的,也是由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承担的。如果一个社会不再有支持严格防疫的广泛共识,政策调整就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相信大家同样看到了,在防疫共识被撕裂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坚持严格的防疫措施会带来多大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甚至可能冲击中国社会的大局稳定。

2)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既有奥密克戎致病性降低的原因,也有很多民众不再支持严格封控的原因,还有严格封控的代价和成本越来越大的的原因。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都是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一个相对最不坏的决定。

3)我们必须要清楚,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并非是零风险、零代价的。既然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放开,那么,大家对于放开后的代价和风险也要提前有认识。不能当这种代价和风险真的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又不认账,又想吃“后悔药”。我们老家有句话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

4)数据不会撒谎。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放开后必然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脆弱人群死亡。甚至是健康人群,也会出现一些罕见的重症和死亡情况,虽然风险非常非常低,但只要概率不是零,就一定会发生。而且随着绝对感染人数大幅增加,不幸病逝的脆弱人群,甚至是不幸病逝的健康人群绝对数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中国社会以什么心态来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就非常关键。

5)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疫情之下,任何一例死亡都是悲剧性的,都要尽可能避免。但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们也知道,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努力,我们都不可能做到这种理想的情况。更何况,中国的医疗资源本来就不如美国、欧洲和日本。不管我们有多么不情愿,但上面提到的残酷事实并不会因为我们不情愿就不会发生了。

6)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如果接下来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一些地方病例激增,我们该怎么面对?如果很多脆弱人群不幸感染甚至死亡,我们该如何面对?如果极少数健康人群不幸感染甚至死亡,我们该怎么面对?特别是如果一些悲剧性的极端个例情况,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找一个人来为此承担责任?

7)我个人的建议是,理智和情感都要有。只要一种疾病有一定的致死率,虽然我不希望任何人成为致死率分子的一部分,但理性告诉我,这不可能。只要致死率不是零,就一定会有人不幸患病去世。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只能是尽力而为,减少病死数,而不是去追求病死数为零,因为,这样的追求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结果依然是不可能做到。

8)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中国社会在救治危重病人方面可以尽力做得更好一些。如果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某个危重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不幸去世,这样的事件一定会在舆论场上掀起掀然大波。我相信,境内外的“坏人”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换一个角度继续攻击、污蔑中国。

9)面对新冠,我们一起扛了三年,但现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了。任何人,除非有明确的客观原因,否则没有任何理由不打疫苗。任何人都要尽力锻炼身体,做好个人防护。每个人都要真正对自己负责。

10)还是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虽然我们最终也不得不一点一点逐步放开,但相信我们依然能比绝大多数国家都做得更好一些。奥密克戎致病性大大减弱,这是对中国现阶段逐步放开最有利的客观条件。无论如何,中国社会还是会全力救治危重患者,尽管到最后客观上不可能避免每一起死亡病例,但中国依然有机会避免其他国家那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面对接下来的情况时,都需要更理性一些。如果中国一天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感染者,我们能接受吗?如果中国一天死亡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我们能接受吗?如果极罕见的健康人群感染后死亡的案例也不时发生了,我们能接受吗?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小步往前走,只能是继续一起扛下去。病毒减弱,疫苗接种和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染后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新的疫苗和药物的出现等,都能帮助我们早日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