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人员日,这是广大志愿者的节日。我们向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此同时,倡导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才能托举起道德文明的晴空。
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生活中,依然有困难群众,依然有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向他们慷慨解囊、雪中送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解志愿服务内涵,践行志愿服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雷锋,一生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雷锋精神成为助人为乐的代名词。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工友们称他“活雷锋”。2003年,苏州张家港一群年轻人以“张闻明”的名义,向湖北某希望小学捐资助学。此后,“张闻明”规模递增,成为这座城市好人的代名词。1995年,南通工学院两位贫困学生先后受到署名“莫文隋”的陌生人的资助。莫文隋,莫问谁,别问我是谁,做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成为南通好人的代名词。“中国好人”刘宏燕,做好事半个多世纪,吸引了一群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先进典型,树立起志愿服务的榜样。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全面规定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我们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相关方面都在想方设法,鼓励人们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在北京,志愿者信用激励被纳入全市信用评价体系,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志愿者信用激励制度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在江苏,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制度,可以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强大动力。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都希望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但美好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要靠全体国人共同奋斗。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高道德文明素养,当好人,做好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社会大家庭更加文明、和谐、友善,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让我们拿出行动,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中,为道德文明大厦添砖加瓦,使道德文明大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耸入云!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