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要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提出“人民城市”概念,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曾在2022年出品了7集短纪录片《人民之城》,从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食品、水、交通、垃圾分类、文化艺术等角度,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改变和进步,也让观众对“人民之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此次总书记深入雄安新区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进行调研,对“人民之城”作出重要部署,“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再次得到深化和升华。2017年,总书记第一次来到雄安,站在一片田埂上展开新区规划图,到现在短短6年时间,一座未来之城正在拔地而起。当初建设雄安新区,首先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既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人民至上”“国之大者”理念的生动诠释。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对“城”和“民”作了如下解释:“城,所以盛民也;民,城之本也”。一个城市百姓的幸福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高度和发达程度。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理应是每一座正在发展中城市的不变初心。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便捷的服务,有序的法治,温情的治理,向善的风尚,人文的关怀,这些都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本要件。应该说,衡量是否达到“人民之城”标准,不是看某一个方面,而是方方面面都能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和认可。实际上,“人民之城”建设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越来越强的过程。
著名诗人艾青在《人民的城》中,用“人民的城,永不倒!”这样一句充满激情的口号来结尾。笔者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当前,各地城市规模日益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城市要发展,需要观念升级、制度完善、技术支撑,更需要牢牢立足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当中。上海、雄安新区皆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但“为民之路”永无止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将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汇于人民,在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中,同心协力构筑“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之城”!
责任编辑:搁 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