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此为该刊编者所写)
六月的天气很凉爽,在冰凉的长江边走着,思恋随着夜晚不断加深。上海到南京坐火车,再从南京到九江坐船随着河流悠悠地顺流而上。在庐山,对这个世界怀有大抱负的风云人物蒋介石和他所爱的夫人宋美龄一同,趁着繁忙之余,暂时脱离世俗,过着悠闲生活。这位蒋先生,立志于革命20年,如今志向半途而废,最近,在张学良的陷落后控制住了北支的混乱场面,掌握了四百余州,在他身边,有对他有反感知心的将士政客,也有想要取他性命的刺客徘徊在外。所以,他一点也不能有所松懈。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所呈现的社会现状正呈现于大中华民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乱世,蒋介石,到最后,如何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他的一言一行,可能并不被世人所理解,然而,他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了自己强大的意志,他目光如炬,熠熠生辉。在他的胸中,所信仰的一头是遥远的等待。江上的旅行在这一夜,如同长江之水,流淌着,永不停歇。长江水笑对人世间所有斗争的丑恶,向世人展示着自己悠悠长长的自然之态。在人生小小旅程中发生的人与事,对于大江又算什么呢,忘掉这些吧。江水朝东海流去永不复返。古人的诗中想表达的心情也就是沉溺于这种感慨吧。
于是,到达九江的时候,是六月三日。庐山被霞彩染上了颜色。中国中部唯一的避暑之地庐山,在这儿,又山间别墅和幽凉的林间,乍一看很像轻井泽的风光。蒋介石的山庄,最开始是由英国人John买下来开发的,现在成为蒋氏的别墅,向世人展示着他的威容。
那么,蒋氏在这闲静雅致之地,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就让作者我为这世间带有疑问的人,真诚地给予解答。相信这本书会成为夏季的畅销书。
中央公论
二、上海事变与停战协议(此为蒋介石投稿第一章)
上海事变是局部的带有全民族情感的斗争。在上海附近的中国部队,根据他们的消极反抗,可看出他们虽有充分的戒备心,却早已失去了进攻的决心了。所以,谁也不能保证在全面的战争开始后,能够抵抗得过日军三日。然而,尽管使用的是特别劣质的武器,却抵抗了外敌一个月以上。这次战役,完全是沾染了整个中华民族浓稠的血液和巨大的牺牲而战的。义勇军、学生军、童子军等等,全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对于所深爱的祖国,没有任何的要求和强制,付出了自己。在外界的压迫下,国民的一致团结下,我并未感到政治的丑恶,而是看到了我国的民族性,哪怕只是在我自己心里这样感受到。
这次的停战协议完全未带有政治意图,只不过是想停止这种一时间而起的局部战争, 追溯起来,长期持续抗战并不能改变什么,不抵抗目的的贯彻是在行进过程中不得不下的命令。在当今的中国,每个人都悲痛至极,辱国比亡国更让人难堪和难以忍受,全体中国人民深深明白中央政府的苦衷,在一致团结、卧薪尝胆的基础上,综合国内的力量结成了拥护“三民主义“的统一战线。在准备收复失地的实力的基础上、雪耻国家之辱、和各国共建自由平等的世界,为世界的和平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基于中央的“一面抵抗、一面与日本交涉”(此处是指当时主持政府工作的汪精卫制订的政策,当然也是他自己的意图——笔者)的方针,根据长期抵抗的现实情况表明,长期抵抗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然而如何能够解除国民对政府辱国的误解呢。虽说如此,我抵抗外来入侵者的决心从未放弃过,这种常识上的责任就是作为国民道德对当局政府鞭策下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或在此期间,有直接干涉的用意,此中存在一种谬论,存在和拥立的这种谬论相互交错,于是,我决定应该马上解除这种谬论。然而,这种难解的矛盾和国民的抗争的解除责任一直鞭策着我,在相互间找出有能力者是多难的一件事。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7000万(此处应是指东北与华北的7000万人民——笔者)的正义之士在烈火之中英勇壮烈的场面,难以释怀。
中央公论
三、日本的对中外交与日美战争
人民是会轻视做事马虎的人的群体。当他们完全的轻视你的时候,也就是激发他们奋起反抗、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袁世凯以他的实力和睿智发布帝制的时候,其他的强权直到最后也并不信服于他。从对他的完全抵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世界第一的。这种不屈不饶对于生长在温室、易冲动的日本人来讲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法治的暴乱与空虚、军阀混战给这个地方带来的数十年之久的摧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被点燃后,在亡国灭种的压力下,做好了完全抵抗的准备,这种抵抗十分彻底,无论是在人力、物力、时间、空间、有形、无形的武装都集中了起来。这种抵抗具有的持久力是非常强大的。忘我的、不怕牺牲的抵抗,包含了民族对于他们生存权利的诉求、哪怕只有一寸一毫的进步也全力付出。
日本对于中国的外交、根据所谓的静观主义一步也无法迈进。东北四省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在世界范围内的必要试压,最重要的是在最初以非自主的合作干涉形式来取得进展,或许这样才能事无巨细。将来对日交涉的开始,要求关系各国参与公开,中央才是决定者。
中央公论
【笔者注】
此处充分地阐述清楚了蒋对日本的最根本与最核心的政策:即不用武力收回东北,坚决诉诸国际干涉,对此,蒋介石显然是信心满满的,也就是笔者在系列连载《日本之恩公——蒋介石》第09集中的《1930:日军在准备,蒋招降纳叛》 所说的“以夷制夷”,即李鸿章的那一套老办法,实际上直到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他仍然是试图以上演一出“苦肉计”把列强逼到谈判桌上来压制日本,对此,历史已经检验清楚了:蒋介石这种自信显然是盲目的,但是另一面也反映了他的确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既是日本的盟友,也是欧美列强的盟友,因为他直到死都是一位顽固到底的反共人士。所以,某些人煞费苦心大力赞扬的“蒋公用淞沪会战”扭转了日军的进攻路线(自北向南)根本是不存在的,纯系生拉硬扯,要是真的有准备,那么上海与南京地区的金融机构怎么会在战时才开始迁移?1932年时汪精卫说迁都就迁了,两者之间的完全不同完全印证了所谓“扭转日军进攻方向”根本就是胡扯。
日美战争不用说是白日梦而已。那是包含中国现有的支配阶级的逐渐没落,如果那样的话,意味着种族灭绝,会将这个现有的国家状态改变成面目全非的样子。日美战争,合作干涉是有利的,但是比起合作干涉,更有利的是独自掌管。
【笔者总评】:
从此文字面理解,蒋介石对日本是既有“真诚渴求(友好合作)”又有“适度警告”(借民族意志),但是结合现实中他的种种表现以及文中反复强调的“中日命运共同体”(试图将中国描写成与日本是“同病相怜”的“东亚孤儿”。即还是孙中山年代时日本侵略满清而鼓吹的“从洋人的坚船利炮中解放中国”的那种思想,对日本已经掉转枪头并且成了屠戮中国人的急先锋完全视而不见)。由此不难猜测,其实他的重点还是对日本的侵略虚与委蛇,没有信心抵抗也不想抵抗,执迷不悟的认为日本会“浪子回头”。他所说的中国抗战的各种难处、力有不逮固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既然要做领袖,你不可能到已经没法讲理和没法退让的情况下还采取不抵抗主义,所为者,无它——一为保存他自己的实力,以继续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独裁统治),二为反共剿共。笔者此种推测大家可以去看陈公博的回忆录《苦笑录》,陈公博认为,蒋介石坚持要攘外必先安内,先剿灭共产党再来抗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先实现他自己一人治国的局面,然后再想办法挑起日本与苏联的争端,从而与苏联结盟,共同对付日本。
陈公博的这种猜测,其实只对了一半。
首先,作为苏联支持的共产党,蒋介石要将其完全消灭,然后再与苏联合作,这种想法不是天真,根本就是白痴,当斯大林是傻瓜,这有可能吗?再说,斯大林有那么容易被蒋介石当枪使吗?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立即要求苏联派地面部队进入中国与国军联合抗日,斯大林看得通透(因为蒋从1931-1937以来的表现,斯大林根本就不敢诚心和蒋介石合作,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抗日?况苏联此时已经是山雨欲来,纳粹德国已蠢蠢欲动,要苏联为了一个“不诚实”的中国两面作战,这显然是不讲道理的),所以只派了航空兵过来帮忙以及提供苏式装备。你说这种事,蒋公是不是近乎天真白痴?
其二、由蒋介石的实际行动中看,就算他迫于无奈一时需要与苏联同盟,但绝对不会彻底倒向苏联,他的心还是向着日本,向着资本主义,向着西方列强的。这一点,没有人能否认。
所以,最终结论:蒋介石的做法是愚蠢又无知的,其不抵抗主义说穿了,最根本还是要他自己做皇帝,面对大片他本来就实际控制不了的北方领土,他根本就不介意丢失,他在乎的是在东、南建立他的蒋氏民国。
责任编辑:搁 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