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印度成为可比肩中国的制造业中心的雄心能否实现可见分晓。一个主要问题是,印度能以多快速度建成所需的基础设施,从而真正抓住机遇。虽然最近有取得进展的迹象,但印度政府有限的财政空间意味着还需采取更多措施来吸引私营投资。
▲2017年4月28日拍摄的夕阳下的印度泰姬陵(新华社)
在遭遇了数十年的失败之后,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由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引领的制造业复兴。在2018年3月结束的财年,印度还是一个智能手机进口国;而上个财年,印度已成为智能手机净出口国。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称,印度出口的智能手机中大约一半是苹果产品。
苹果公司正在为其他制造商开辟一条道路,这些制造商可能仍对以印度为中心的“中国+1”供应链战略持观望态度。印度基础设施薄弱,例如道路坑坑洼洼、火车事故频发,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印度积极推出的由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升级计划或许能缓解部分忧虑。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拟在2020至2025财年期间投入111万亿印度卢比(约合1.33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和铁路占该规划项目的大部分。据麦格理银行提供的信息,印度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是2002年至2010年期间水平的六倍,货运列车的平均速度在过去两年中提高了50%以上,港口的船舶等待时间自2015年以来减少了80%。加维卡尔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印度的公路网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约40%,达到630万公里,在全球排名第三。
印度以往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不善,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精简行政程序来减轻延误和成本超支的问题。尽管如此,2023年10月份的官方数据显示,在中央政府监控的1788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有将近一半的项目进度落后于计划,成本超支约17%。
印度正开始借鉴中国的基建模式,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2009年达到45%的峰值,而1990年仅为25%。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印度这一数字目前约为30%,高于本世纪头十年的20%出头,其中私人和家庭出资占大头。
此外,虽然印度可能希望进一步追加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但恐怕很难达到中国的水平。
追赶中国未必意味着完全照搬中国的模式。为了实现制造业上的雄心壮志,印度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升级国内破败不堪的基础设施。
责任编辑:陶宇航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