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2025年3月,特朗普在国会激情演讲:“日韩哭着喊着要给阿拉斯加送钱!1200公里的输气管道,能让美国再伟大100年!”台下掌声雷动,唯有韩国网友集体破防:“你家北极挖金矿,凭啥我们出镐头?”


2025年3月,特朗普在国会激情演讲:“日韩哭着喊着要给阿拉斯加送钱!1200公里的输气管道,能让美国再伟大100年!”台下掌声雷动,唯有韩国网友集体破防:“你家北极挖金矿,凭啥我们出镐头?”

为什么说地球最北端的输气管,能让韩国输到只剩底裤?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策略下,能源出口成为美韩博弈的第一张牌。2025年1月韩美外长会谈中,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明确要求韩国扩大对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和原油的采购量,目标直指降低美国对韩贸易逆差。韩国虽承诺“三年内提升采购规模”,但这一协议背后暗藏价格波动风险与供应链单一化双重陷阱。

阿拉斯加LNG项目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最后一块拼图”,但受制于高成本和环保争议,其产能始终未达预期。

韩国作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国,若过度依赖美国供应,一旦美国国内能源政策生变(如特朗普为刺激传统能源开发而调整出口配额),韩国将面临“断气”风险。


更关键的是,美国试图通过能源捆绑重塑韩国地缘战略选择。韩国此前高度依赖中东能源(占比超70%),转向美国后虽能减少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却可能被迫在伊核问题上与美完全同步,进一步丧失外交自主性。

此外,美国以“关税豁免”为诱饵施压韩国配合其全球供应链重组。2024年韩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562亿美元,特朗普团队已多次暗示,若韩国不配合能源采购和产业链转移,将对韩汽车、钢铁等关键行业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种“能源换关税”的交易,实则是将韩国经济命脉与美国利益深度绑定,让韩国在“安全依赖”与“经济自主”的钢丝上愈发摇摇欲坠。

三星变“三姓”,为什么说韩国芯片巨头的膝盖正在疯狂打颤?

半导体产业是韩国经济的“国本”,但特朗普政府的“科技脱钩”战略正迫使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上演“断腕求生”。


2025年2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工厂停止使用美国设备生产先进制程芯片,否则将取消对韩企的关税豁免。

这一禁令直接威胁韩国在华近40%的半导体产能,而美国却趁机抛出“替代方案”:以税收优惠吸引韩企赴美建厂,并承诺提供《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

然而,这一“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实则是“美国吃肉、韩国喝汤”。三星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的170亿美元晶圆厂,虽获得美国联邦与州政府60亿美元补贴,但需承诺“十年内不向中国出口关键技术”,且必须接受美方对供应链的全程监控。

更讽刺的是,美国要求韩企在美生产的芯片优先供应本土企业,导致三星对苹果、高通的议价权被大幅削弱。韩国半导体协会内部报告直言:“这无异于将技术主权拱手让予美国。”


与此同时,韩国电池产业也陷入“中美夹击”的困局。LG新能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因《通胀削减法案》的“本土化比例”要求,被迫将中国供应商踢出供应链,转而采购成本高30%的美国零部件。这种“去中国化”的代价,最终由韩国企业以利润缩水和市场份额流失买单。

从东芝到三星的35年诅咒,韩国半导体正在重复日本老路。

1987年东芝因“违反对苏联技术出口禁令”遭美国制裁,最终被迫向美转让核心技术;35年后的今天,三星因“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陷入同样的困境。这种轮回背后,是美国对盟友“技术殖民”的一贯逻辑。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50%以上份额,美国通过《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日本开放市场、抬高对美采购比例,最终导致东芝、NEC等企业丧失竞争力。

如今,韩国半导体在全球DRAM市场的份额高达70%,而美国正以“安全审查”和“供应链合规”为名,要求三星、SK海力士向美提交客户名单及技术路线图,甚至干预其股权结构。韩国产业研究院警告:“若继续妥协,韩国将沦为美国的‘技术代工厂’。”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美国正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将韩国纳入其科技同盟体系。2025年1月签署的《原子能出口协议》规定,韩美联合竞标第三国核电项目时,韩国必须使用美国西屋电气的反应堆设计,而韩国自主研发的APR-1400技术则被限制出口。这种“合作”本质是让韩国用市场换技术话语权,最终陷入“依附性创新”的泥潭。


这对“合约情侣”还能装多久?

美韩关系的本质是“利益联姻”,而非“价值观同盟”。特朗普第二任期对韩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安全恐吓”与“经济利诱”的双重手段,将韩国彻底纳入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框架。但这种“交易型同盟”的脆弱性正日益凸显。

一方面,韩国国内政治分裂加剧了对美离心力。尹锡悦政府的“全面亲美”政策已引发民众强烈反弹,共同民主党领袖李在明多次抨击“对美屈从让韩国丧失国格”。若进步派重新执政,韩国外交政策可能转向“中美平衡”,甚至在朝核问题上与美拉开距离。

另一方面,美国对韩“工具化”态度令盟友寒心。特朗普多次公开抱怨“驻韩美军费用分摊不公平”,并威胁“不排除撤军可能性”,这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让韩国精英阶层开始反思同盟的可持续性。

未来,韩国或采取“两面下注”策略:在安全领域维持美韩同盟框架,但在经济与技术上加速“去美国化”。

例如,韩国已积极加入RCEP和CPTPP,试图通过多边贸易协定对冲美国单边主义风险;同时,三星秘密启动“去美供应链”计划,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与欧洲、东南亚企业合作,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种“暗度陈仓”的尝试,或许能为韩国在“新冷战”格局中争得一线生机。

北极输气管里的液化天然气仍在奔流,三星晶圆厂的光刻机昼夜不息,但水面之下,一场静默的自主化革命已然启动。


责任编辑:小之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