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010
P. 90
直击西方
士王成的事迹和他“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 在写实与写意间唱响一曲英雄赞歌
样一句根据朝鲜战场上真实的人和事写就的电影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小说很
台词,震撼了全场的观者。从“他乡遇故知”“ 多。相比较而言,中篇小说《团圆》是其中酝酿
团圆”到“英雄儿女”,作品名字的改变表现了 时间最长的一部。这部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各界的
创作视角发生了位移,从另一种历史叙事维度, 广泛关注。最终,将其改编成电影的任务落在了
表现英雄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主题。影片 “长影”身上,由武兆堤执导。
于1965年元旦正式上映,立即引起巨大轰动。其 武兆堤接受创作任务后,找到他在延安抗大
成功说明,一部电影要受到观众欢迎,成为经典, 的同学毛烽。毛烽在朝鲜战场生活战斗过,武兆
需要有积极的创作基调,强大的文化魅力和艺术 堤认为他“有着跟小说里同样的经历”。毛烽却
表现力,能与观众进行情感互动。 道出“没有写电影剧本经验”的顾虑。武兆堤坚
1.在朝鲜战场待了7个月,停战后又在朝鲜 持:“什么经验,你在朝鲜战场上,有那么多的
城乡生活了5个月,巴金写出原著《团圆》 经历和故事,如果融入剧本里,这就是经验。”毛
1952年3月开始,饱经时代巨变的激荡,一 烽被说服,答应和武兆堤一起改编。毛烽想起在朝
批批文艺工作者在全国文联组织下深入部队、工 鲜战场保存下来的两本厚厚的《志愿军一日》记录
厂、农村。第一批除了下工厂、农村之外,还有 本,里面有上千篇日记,都是前线战士亲手记录的真
一部分人赶赴朝鲜,像巴金、葛洛、白朗等,包 人真事。他兴奋不已,赶忙翻找出来,细细品读。拍
括文学、美术、音乐、电影艺术门类的工作者。查 摄前,巴金看了剧本,对改编予以认可。
当时的《人民日报》等报纸上的新华社电讯稿,可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知巴金率领的这个代表团,全称为“中华全国文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由公
学艺术界联合会赴朝创作组”。巴金第一次在朝 木作词、刘炽作曲、张映哲演唱的歌曲《英雄赞
鲜战场待了7个月,后来在停战后,他还曾在朝 歌》在影片中多次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
鲜城乡继续生活了5个月。 听刘炽讲起那段创作往事。他虽然年龄大了,却
1961年,也就是踏上朝鲜战场九年之后,巴 依然热情活泼,像个孩子。《英雄赞歌》自然、
金应《上海文学》约稿,完成了《团圆》。小说 有力,激情澎湃,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像刘炽
原作以通讯形式,讲述在朝鲜战场上父女团圆的 一样的革命文艺家的高尚情操和纯粹精神。这首
感人故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沉淀,写作过程可 颂赞英雄的歌曲与那段“向我开炮”的情节融为
谓一气呵成。创作者在这个传奇故事的不同人物身 一体,被观众广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上找到了情感这个同类项与公约数,使父女情、兄 为《英雄儿女》的艺术底板增添了更为立体写意
妹情、战友情成为作品聚焦并歌颂英雄的决定性 的色彩。
因素。可以说,《团圆》是巴金情感厚积薄发的 3.对于树昌、杨根思等英雄的原型事迹进行
典型文本。而情感背后是真实的力量,是用常识 艺术加工,最终为新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个经典
理性叙写战争故事,描绘英雄人物,处理戏剧化 形象 与巴金“激流三部曲”等作品改编成电影
的矛盾和冲突。重读巴金这部中篇小说,发现他 时删减颇多不同,《英雄儿女》在创作时不仅对
写出了抗美援朝中难忘的战斗,表现了中国人克 原著《团圆》的人物框架和情感关系进行了浓墨重
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更描写出英雄身上真挚饱 彩的表现,还搜集了大量部队战斗生活的素材,对
满的情感力量,让人读来仍会热泪盈眶。 主人公王成的形象作出进一步的充实丰富。 一
2.“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说起《英雄儿女》,令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