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007
P. 55

笔锋扫群丑
                                                                                                            文章护太平


                    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                              所并不知名的学院。对此,李某解释称,孩子只
                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是暂时先在该学院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                              所说的名校读书。然而,军训结束后,孩子仍然
                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实                                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同时,高某还了解到,
                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为                                这家学院面向社会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毕业
                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                                生,毕业后也无法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与李某

                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                                声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意识到被骗
                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                                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某被法院
                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认定为实施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取的十几万
                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元也如数退还给高某,但此时距高校开学已过去

                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                                数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开始复读。
                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                                    提 醒
                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经过40
                罚金。                                                  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

                    招生政策熟于心,骗子只能绕道行                                  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体制机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                              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
                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                                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
                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                                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                                    网上常有假信息,提醒网民擦亮眼
                额“定向费”。                                                  以往高考期间,网上经常流传××考生准考
                                                                     证丢失的信息。广大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迅
                                                                     速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间形成影响范围较

                                                                     大的舆情。有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虚构情景骗取网
                                                                     民同情,提供虚假信息,所留手机号多为吸费音
                                                                     讯电话。若有好心人按照电话号码回拨,并且按
                                                                     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也有网

                                                                     民虚构捡到“试卷”消息,借高考话题散布虚假
                                                                     信息博取关注。


                    案 例

                    李某在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独子即将参
                加高考,遂告知对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
                任教授,可通过“内部指标”帮孩子上大学,只
                要肯花钱就行。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分

                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
                某求助,并根据对方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
                经费。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
                与此前承诺不同的是,通知书上的录取学校是一




                                                                                                                51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