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一号观察 封面+目录(2023年)
P. 66
文史长廊
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停地李奇微打气:“ 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
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命的重要战线,决不后退一 战略家的眼光深邃敏锐。1950年的最后几
步!” 天,中南海与朝鲜前线之间的电报异常频繁—
此时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达36.5万, —毛泽东1950年12月21日电报:美英正在利用
投入防御的兵力为13个师另3个旅25万余人。 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
在长津湖之战中侥幸逃出志愿军包围圈的美十 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
军第三师、第七师、陆战第一师则在大田、釜 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
山等地休整,已转归李奇微统一指挥,随时作 毛泽东1950年12月29日电报:如果我军能
为机动力量投入作战。阵前布防,李奇微玩了 照你们目前部署,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
个心眼,他把南朝鲜军8个师摆在第一线,将 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
美军和英军放在了二线,以便可攻可防、随时 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
撤退。然而,他的防线刚刚部署完毕,志愿军 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
新一轮进攻就开始了。 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志愿军13分钟撕开临津江防线 电报,直指一个目标:打过三八线!
1950年12月31日17时,志愿军106门大炮 胜利,才是和平的砝码。毛泽东清楚,随
同时开火,打响第三次战役。火光,映红落雪 着志愿军赢得第二次战役,美军速战速决的图
的黄昏;炸起的泥土、石头,夹杂着敌人的残 谋已经破产,美国与它所纠集的原本来就不想
肢飞溅。这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大规模投入炮兵 参战的仆从国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美国国内
作战——4287发炮弹,超过了前两次战役总用 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再给
弹量的4倍。 美军致命一击,才有可能把敌人彻底逼到谈判
前方军情传来,当天上午还乘飞机绕前侦 桌上——否则,一旦让对手得以喘息,以美英
察的李奇微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国军队 等国雄厚的战争动员能力,志愿军必将面临更
居然在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29天的残酷战役之 大的战场压力。
后不到一周,就发动了又一场规模更大的进攻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集中了6个军的兵力。
战。他自然也不会想到,还在第二次战役酣战 具体部署为: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
之际,深谋远虑的毛泽东已经在谋划下一阶段 第38、第39、第40、第50军以及6个炮兵团,
的作战行动了。 组成右路主攻兵团;由42军军长吴瑞林指挥第
第二次战役,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战。就在 42、第66军以及1个炮兵团,组成左纵队,主
“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的时候,美英两国玩起 要牵制敌人增援,配合主攻方向作战。
了“和平讹诈”的障眼法,通过联合国向中国 志愿军右路进攻的重中之重,是汉城以北
传递停战谈判信号,条件是:志愿军停止在三 的临津江防线。这里距汉城75公里,一旦被突
八线以北。 破,南朝鲜“首都”便再无险可依。这里自然
这样的阴谋,自然逃不过毛泽东的眼睛。 也是敌人重兵把守的重点地段。那段时间,汉
他在12月13日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 城的报纸不停吹嘘临津江防御是“不可逾越”
怀的电报中指出:“(一)目前美、英各国正 的“铜墙铁壁”。
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 重任,落在了志愿军第39军身上,第一梯
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 队由116师担任。1950年12月6日,就是116师
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二)此 率先攻入平壤,收复了沦陷47天的朝鲜首都。
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 临津江防线分东西两段。116师把突破口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