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一号观察 封面+目录(2022年)
P. 20

หљ๷ࡩ



                 终于,他们在1939年元旦出版了《新华日                              除万难。他们在隆隆枪炮声中钻山沟,想方设法
             报》华北版第一期报纸。报纸一出版,发行量                                  灵活地出版油印或小型铅印的“战时版”报纸,
             就达两万份。其中发刊词中写道:“本报愿在                                  使得华北军民即使在斗争最紧张的时刻,也依然

             这困难阶段,为鼓励前进的号角,愿与华北文                                  能听到党的声音,看到胜利的曙光。
             化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将华北全                                      《新华日报》华北版被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
             体文化战士紧紧团结在本报周围,为开展敌后                                  称为“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

             的文化运动而与敌寇共战到底。”                                       人民的喉舌”和“华北抗战的向导”。朱德总司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                              令评价说:“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
             大战”。何云和同事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                                  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
             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                                  颗炮弹。”何云自己也留下豪言壮语:“铅字和
             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为鼓舞部队士                                  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

             气,宣传百团大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何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报社成员的革命意志
             云思路开阔,眼光敏锐,分析透辟,善于透过                                  更加坚定,战斗精神更加高昂。他们驰骋太行大
             错综复杂的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引导民众穿越                                  地,以笔墨作刀枪,创造了敌后办报的“太行奇
             迷雾,看清大局,从而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迹”。

             他在《再论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中写道:“                                      由于《新华日报》华北版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强调自力更生,                                  日寇便千方百计地想要消灭它,每次“扫荡”都
             但我们也要求把握国际间每一波动,分析每一                                  把摧毁《新华日报》华北版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微妙的关系,看清形势,善于利用帝国主义的                                      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余人,对太行根据

             每一矛盾,助敌者敌之,助我者友之。”                                    地发动报复性的“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
                 对太行山的新闻人来说,他们不仅要办报,                               23日下午,《新华日报》华北版接到转移命令,
             还要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扫荡”,与敌战斗                                  何云指挥大家迅速掩埋机器、向外转移。5月27
             周旋。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                                  日,何云率队转移到辽县大羊角附近。当晚,他

             份报纸,从1939年元旦创刊到1943年9月29日                             仍坚持架起电台收听电讯,亲自撰写稿件,计划
             停刊,历时4年零9个月,曾先后经历近十次反                                 出版战讯。28日黎明,敌人开始搜山,何云等藏
             “扫荡”战斗,8次搬家。                                          身的山坳不幸被敌人发现。
                 为了方便转移,装备需要尽可能轻便。何                                    何云背部中弹负伤,当即昏倒在地。敌人撤

             云组织专业工人把铅字改小,制成了小型轻便                                  退后,战地医护人员将他救醒,可何云的第一句
             活动的铅字架和小型的脚蹬印刷机。就这样,                                  话是:“我的伤不严重,快去抢救其他同志吧!”
             连同电台、纸张、油墨在内的全部印刷器材,                                  当医护人员救完其他伤员,再回来看何云时,这
             只需三四匹骡子就可以驮走。可以说,“三匹                                  位一直在前线战斗的新闻战士已经永远闭上了眼

             骡子办报纸,背着报馆打游击”是何云和报社                                  睛,年仅37岁。
             全体同志干工作的生动写照。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在这一
                 在何云眼里,“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子弹,                                次反“扫荡”战斗中,40余位《新华日报》新闻
             一张报纸、一条消息,对于革命战士都是不可                                  工作者一同倒下了,但他们用鲜血浸染出的党的

             缺少的精神食粮,对敌人就是打击,所以愈是                                  宣传阵地没有倒。重创没有击倒这群勇敢无畏的
             战斗艰苦紧张,愈不能停版。”因此,即便在                                  新闻工作者,他们经过短时间休整,再次复刊,
             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何云也始终带领同志们排                                  愈加坚定了用手中的笔墨抗击敌人的决心。“我





          1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