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一号观察 封面+目录(2022.09)
P. 88
໓ൎӉ
是由厉麟似以景星学社的名义翻译成中文的。 搜救工作。依靠其自身和景星学社的影响力,
中国军队据此组建了“德械师”。“德械师” 厉麟似还争取到了文化界更多爱国志士一同
作为当时中国最精锐的主力部队参与了整个淞 加入到他们保卫民族文化的战线。借助景星
沪会战及随后的南京保卫战,粉碎了日本“三 学社、暨南大学、光华大学和商务印书馆,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厉麟似等人在上海冒着生命危险以文献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厉麟似处事十分低调,居 同志会的名义为国家抢救了大批民族文献。
正不居功。他的军事研究成果及所翻译的大量 据清华大学校史馆等资料,他们所抢救的典
军事著作,多数都没有署名,即便是蒋介石授 籍中,仅善本就达4000余种,是当时北平图
命翻译的《一个军人之思想》这本书,他也只 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入藏善本数十年的总和;
是署了一个笔名——厉零士,意为无功之士。 今日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几乎都是他
对于厉麟似的低调内敛,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曾 们那时搜救的。抢救古籍的整个过程,厉麟
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八个字来概括和评 似始终默默而为,事成之后他也从未居功,
价。 而是将功劳都让给了他的几位好友。
一贯谦谨低调的厉麟似还是抗战期间秘密 景星学社由厉麟似于1921年在德国创立,
进行的文物抢救保护活动的中坚人物。他是“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非政府国际文教
文献保存同志会”背后的实际策划者与支持者, 组 织,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术
从日本与日伪政府手中为国家抢救出大量民族 组织,被周恩来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
文献和珍本古籍,使这些“国宝”免遭日寇 旗帜”、“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典范”,
劫掠损毁或流失海外。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被蔡元培誉为“贯通中西文化之第一名社”。
后,不少善本古籍都毁于战火,侥幸留存的也 台湾著名的“景星勋章”即是源于厉麟似与
因书主迫于生计而多流入上海旧书肆,使上海 其所创办的景星学社。
成为各方势力收购古籍的角逐之地。为了不让 在国际联盟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景
珍本古籍落入敌人之手,厉麟似联合何炳松、 星学社1931年由厉麟似迁回中国,社址曾设
郑振铎等几位仍坚守在上海的文教界有识之士 在南京成贤街43号教育部和玄武区四牌楼2号
一同挑起抢救华夏民族文献的历史重任。 国立中央大学,由蔡元培担任名誉主席,德、
厉麟似明智地提出,抢救民族文献,仅依 奥、瑞、英、法、美六国驻华公使和国际联
靠个人或民间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 盟文化合作组织代表等担任顾问。卫礼贤、
动用政府的力量,但不宜让政府直接出面,而 林语堂、陈寅恪、徐悲鸿、厉绥之、陶行
应以私人或民间组织的名义对民族文献进行搜 知 、梅兰芳、徐志摩、厉良玉、沈钧儒、陈
购抢救,以避日敌耳目。他与同在上海暨南大 叔通、马叙伦、施承志、罗家伦、何炳松、
学工作的两位好友、同时也是景星学社成员的 郑振铎、邹韬奋、程天放、蒋梦麟、胡适、
何炳松和郑振铎商议,由郑振铎等几人出面, 蒋作宾、厉尔康、孙科、周鲠生、傅斯年、
成立一个秘密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由他 张大千、田汉、唐丽玲、卫德明、蒋复璁、
和景星学社背后提供支持,向政府争取拨款和 梁实秋等国内外很多具有较高声望的学人都
政策。 曾是景星学社社员。
在厉麟似等人的努力下,他们从朱家骅和 1949年,早已对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看
陈立夫那里争取到了关键性的政府拨款,教育 不下去的厉麟似,拒绝了蒋介石的赴台邀请,
部还特密派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和故宫博物 在周恩来的挽留下留在了大陆,景星学社也
院古物馆馆长徐鸿宝潜入上海,协助他们开展 随他一同留在了大陆,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