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008
P. 78

文史长廊



             国民党的军队在外设下万千重围,“掉队”成为                                 胜利因素很多,是将理想、智慧、政策、团结、
             一种可怕且令人绝望的现状。                                         纪律等皆能转化为战斗力;最终,他明白了中
                  当追随部队跋涉27天的罗玉琪再也难以为                              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

             继时,他觉得自己似乎也将成为一只“断线的风                                 总结这一伟大的英雄史诗时,毛主席将真正的
             筝”,难逃死亡的命运。                                           答案点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绝望中,一道曙光照进他几乎黯淡的瞳孔。                              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副连长李玉胜拄着拐杖,把罗玉琪一把拉了起                                      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围追堵截红军长征
             来。包括罗玉琪在内的29个筋疲力尽的红军被                                 亲历记》中写下自己的困惑:为什么一拥而上

             李玉胜汇集到一起,在他的提议下成立了“草地                                 的国军明明“优势在我”,却永远围不死、堵
             党支部”,在饥饿、伤痛、寒冷仍如影随形的情                                 不住红军?没有重金悬赏,没有严苛刑法,
             况下,29个人的党支部却立下了看似不可能完成                                更没有杀气腾腾的督战队,天上“几十架飞机

             的目标“走出草地再赶上队伍”。                                       侦察轰炸”,地下“大军围追堵截”,除了一
                                                                   双“铁脚板”外一无所有的红军,为何只有集
                                                                   结,毫无溃散?
                                                                       一切都源于192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
                                                                       此时,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连遭重

                                                                   创,由最初的5000余人锐减至1500余人,消极
                                                                   的情绪同罗霄山深处的雾气一般蔓延开来……
                                                                   贺龙回忆当时部队之涣散:“那时候的军队,

                                                                   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
                                                                       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毛主席的目光落
                  然而,就像黑暗永远吞没不了火把,草地天                              在了整个队伍中唯一没有逃兵的连队上。
             大的苦难,竟然真的对这个小小的党支部无能为                                     它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它
             力。“草地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李玉胜讲:“虽                                 的党代表就是被誉为“天字第一号”指导员的

             然掉队了,但有了党支部就有力量,我们要像一                                 何挺颖。
             根拧在一起的铜绳……”茫茫草地,这支由失散                                     窗外风吹雨打,屋内思想闪烁。
             战士组成的队伍突然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标,                                     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同何挺颖彻夜长谈。

             草地虽然大,但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走到头”!                                连队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影响没有渗透到
                  战士们各司其职,找野菜的找野菜、拾草的                              队伍中去;党员太少,又没有捏在一起,形不
             拾草、烧火的烧火……熟悉的歌声在明亮的篝火                                 成力量……一问一答之中,让一个新型人民
             旁响起,罗玉琪等29人的心中也同样燃起了熊熊                                军队攥紧拳头的“治军良策”正喷薄欲出。正
             的希望。                                                  如《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评价道:“

                  1935年9月29日,红军突出重围、冲出绝地,                          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都在
             彻底告别了雪山草地,毛主席创作出了至今脍炙                                 的实体,党便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
             人口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了每个战士的身旁。”

             闲。”                                                       从此“支部建在连上”让一支中国历史上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尝试探究                              从未有过的革命武装向着一个又一个胜利挺进。
             红军的制胜机理:一开始,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                                     毛主席讲:“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
             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后来,他认为红军的                                 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



           74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